為深切緬懷抗美援朝英烈,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9月12日上午,武定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抗美援朝烈屬代表、退役軍人、單位干部職工,人民群眾以不同方式收聽收看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電視報道。

在集中觀看的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現場氣氛莊重肅穆。當電視畫面中運-20運輸機搭載烈士遺骸抵達沈陽桃仙機場,殲-20戰機護航編隊呼嘯而過時,被儀式的莊嚴氛圍深深觸動,全體人員屏息凝視、深切緬懷。
觀看儀式結束后,參加抗美援朝烈士胡文忠親屬胡開權哽咽著說:“我從未見過大爹胡文忠,但對他的牽掛從未斷過。我大爹很早就參軍了,后來在朝鮮戰場犧牲了,這么多年,找到他的遺骸是我們家最大的愿望,看到烈士遺骸回國的儀式,心里特別激動,也一直盼著他能在其中,就算這次沒有找到,我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他是我們家的驕傲,我們不會放棄”。

在現年92歲的,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武云家里,武云緩緩擦拭著胸前的紀念章,語氣沉重卻堅定地說道:“今天看到國家接30位戰友回來,還有那么多人舉著國旗迎接,我知道,咱們的犧牲沒白費,國家永遠記著英雄!當年我當副班長,帶著兄弟們守陣地,立了三等功,可比起那些沒能回來的戰友,我這點榮譽不算啥。現在我雖然老了,但作為一名黨員,我還要跟身邊人說,別忘歷史,別忘英烈——他們用生命護的家,咱們得好好守著,讓紅色的根一代代傳下去!”當看到“電視里軍號吹起《思念曲》的時候,武云忍不住站起來敬起了軍禮,眼淚止不住地流。激動地說著:“1952年8月我入朝,在5036部隊5047支隊三營八連當炮手,那會兒天天抱著炮筒瞄準,身邊的炮彈炸個不停,好多戰友連名字都沒留下就犧牲了”。

在95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汝太家里,他坐在椅子上,雙手緊緊攥著褪色的軍屬證,聲音帶著哽咽說道:“看著電視里運-20載著戰友們‘回家’,殲-20護航飛過,我這雙老眼瞬間就模糊了。1952年3月,我跟著部隊跨過鴨綠江,在5036部隊防化排當班長,那會兒槍林彈雨里摸爬滾打,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都沒能好好跟他們告個別。”,“現在國家這么隆重地接他們回來,給他們最高的禮遇,我知道,黨和人民沒忘記這些犧牲的孩子。當年我在戰場上立三等功,靠的是戰友們互相幫襯,如今看著英烈們終于踏上故土,我心里既難受又踏實——戰友們,咱們的祖國強大了,你們回家了,就安心吧!往后我還要給村里的娃娃們講抗美援朝的故事,讓他們記住,今天的好日子,是多少人用命換來的!”
在比高電器商場里,現場觀眾莊嚴肅立,向烈士遺骸行注目禮,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戰斗歲月。

據悉,此次迎回的30位烈士遺骸及267件遺物,是中韓兩國連續12年合作的成果。儀式結束后,烈士遺骸將安葬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相關遺物將進行文物鑒定和數字化保護 。武定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強調,下一步將結合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紀念活動,持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全社會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