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審計系統開展“科學規范提升年”以來,武定縣審計局“五個舉措”打造擔當作為的實干機關取得成效。
服務大局,當好精準施策“參謀部”。緊盯重大政策落實、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民生資金等關鍵領域,切實發揮“經濟體檢”作用。目前共實施審計項目14個,提出審計建議26條,推動被審計單位建立健全規章制度6項,移送問題線索9條,上報工作專報12篇。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3次,發出《審計整改督辦函》6份。
能力淬煉,打造業務精湛“尖刀連”。聚焦“能查、能說、能寫”核心能力提升,一體化推進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有針對性地組織審計人員參加上級舉辦的財政金融等專題培訓累計達27人次,舉辦“審計講堂”6期,開展案例研討、業務學習9次,著力培養既懂審計又熟悉相關領域政策的復合型人才。
弘揚匠心,培育精益求精“審計觀”。以“隊伍精、業務精、出精品”為目標,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實施“審計實務導師制”,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班子成員帶頭爭創優秀項目,以“工匠標準”打造審計精品,以“工匠精神”塑造審計形象。有2個審計項目被編入州級《審計案例選編》,1個審計項目獲州級優秀審計項目。
機制創新,樹立實干爭先“風向標”。為破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難題,積極探索實施“345”平時辦法。通過“三亮三定”明確“考什么”,“四維評議”明確“怎么考”,與評優評先、職級晉升等“五個掛鉤”明確“怎么考核用”,樹立了“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鮮明導向,極大激發了干部隊伍的干事創業熱情,1名優秀年輕干部被提拔為班子副職。
科技賦能,鍛造數據作戰“特種兵”。主動順應大數據時代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聚焦科技賦能審計實踐。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審計領域的應用場景,加大大數據審計技術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有8名優秀審計干部到西安交通大學和云南財經大學等參加素質能力培訓,著力提升運用信息化技術“查真相、說實話、報實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