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市場監管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認真履行職責,著力“五個”強化,確保“四個”到位,推進“三個”舉措,把優化營商環境與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深度融合,筑牢食品安全防線,推進城鎮精細化管理。
著力“五個”強化。一是著力強化責任落實。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認真落實《武定縣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清單》,切實履行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縣委、縣政府及各職能部門認真履職,切實把食品安全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細化責任網格。做到工作責任、安全監管、隱患整改“三落實”。二是著力強化能力建設。聚焦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操作規范,持續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從業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執法監管和從業人員安全管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三是著力強化體制建設。建立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強化縣食安辦規范化建設,設立11個鄉鎮食安辦,充實基層監管力量,落實133名村級食品安全信息員,明確職責分工,形成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四是著力強化宣傳引導。組織開展“12315”、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宣傳活動,通過舉辦啟動儀式、現場咨詢、科普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廣大群眾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強群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五是著力強化專項整治。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白酒、米線、肉類產品、養老食堂等系列專項整治,聚焦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對象、重點時段,嚴厲查處各類食品安全違法案件,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確保“四個”到位。一是確保“兩個責任”落實到位。嚴格執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建立責任清單,落實包保責任,簽訂食品安全責任與任務承諾書314份,確保“兩個責任”落實落地。實現問題清單整改率100%。二是確保風險防控機制落實到位。做到食品抽檢監測全面覆蓋,加大食品抽檢力度,實現對食用農產品、肉制品、糧食加工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劑等重要食品類別和安全性指標有效覆蓋。建立食品安全風險會商、監測、排查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完善風險監測體系,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分析,及時發現處置風險隱患。三是確保示范創建落實到位。以示范創建引領帶動,開展基層單位示范創建,創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區3個、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184家、餐館達標示范店37家、示范企業3家,以點帶面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整體水平。四是確保消費投訴機制落實到位。暢通12315等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對投訴舉報及時受理、查處、反饋,食品安全處置投訴舉報辦結率100%。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推進“三個”舉措。一是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對食品經營主體強化指導,提升服務效能。落實“證照分離”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進行分類改革。大幅減少企業領證前需要辦理的各類審批事項,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讓食品經營主體能夠更加快速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二是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出臺《武定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推行行政執法包容審慎監管“減免責清單”的指導意見》,提出“五張清單”共100條,具體針對不觸碰“四大”安全底線,不涉及人體健康、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以及一般生產經營行為,全面推進包容審慎監管“減免責清單”。三是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落實食品安全質量管理責任,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機制,強化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和信用修復制度落實。依托市場監管一體化系統,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列入食品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加強監管,實行風險分類管理,對A類企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實現“無事不擾”,為企業營造“放心、安心、舒心”的良好經營環境。
我們將繼續聚焦“五強化、四到位、三推進”,探索實踐市場“監管+服務+規范+發展”的創新模式,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嚴格遵循“四個最嚴”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嚴守食安防線,推進城鎮精細化管理,為武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市場監管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