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白路火把節熱烈氛圍中,一場精彩的彝族刺繡比賽在白路鎮人民政府工會之家拉開帷幕。40名繡娘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在方寸繡布間勾勒出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蘊,為火把節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針尖舞動,繡出百花爭艷。本次比賽以“綻放民族之花”為題,要求參賽繡娘們在4小時內完成一幅兼具傳統技法與創新美感的繡品。比賽現場,身著絢麗彝族服飾的繡娘們憑借著對題目的理解,指尖翻飛間,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在繡布上漸次綻放,每一針都凝聚著繡娘對民族文化的深情詮釋。期間,繡娘們還拿出了自帶的彝繡代表作,共同分享在刺繡中對色彩搭配、針法技術與民族文化之間融合的領悟。比賽的場地也成為了一次刺繡交流會,在場的繡娘們不僅是比賽的對手,更是提升技藝的好伙伴,一針一線的針法切磋,你來我往的技術指導,讓本該激烈的比賽現場變得格外熱鬧又和諧美好。


“這次比賽不僅考驗技藝,更考驗我們對傳統紋樣的理解與創新。”本次比賽評委介紹道,“選手們需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通過色彩搭配和針法變化展現個人風格。”最終通過綜合評估,來自灑布柞村委會的繡娘馬紹芝以一幅層次分明、色彩美感極強的繡花作品拔得頭籌,其作品花瓣顏色過渡自然,針法細膩,榮獲一等獎;古黑村委會的張廷芳和灑布柞村委會的李沁美分別獲得二、三等獎。鎮人大主席團主席袁鈺幀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并稱贊她們“繡出了彝族文化的魂與美”。

彝繡是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此次白路鎮以彝族火把節為媒,又一次點亮彝繡之光。未來,白路鎮將持續搭建技藝交流平臺,推動彝繡走出鄉村,邁向市場,讓千年彝繡在新時代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