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發窩鄉以節為媒,成功舉辦發窩鄉第十五屆“六月六”民族體育文化節,以多彩民族體育文化活動凝聚民族向心力。攔門酒、文藝演出、跌腳晚會、斗牛、非遺大賽等十幾項極具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吸引來自鄉內外的上千名游客到發窩共慶佳節。

民族特色傳統攔門酒
“阿索哩羅,直達多!”“苗家的好酒,敬給朋友喝,好酒!”一首首傳統迎客酒歌飄蕩在發窩的街頭,熱情好客的發窩人民用香甜米酒和深情酒歌傳遞對遠方客人的歡迎與尊重,來自各地的游客走過三道攔門酒,感受發窩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風貌。
來自昆明的張女士在體驗了彝族傳統高山流水后表示:“去年我的朋友來發窩過了六月六后,回去就給我強烈安利發窩,說這里景美歌美酒更美。今年我們就邀約一起下來過節,果然很有意思,我們既體驗了民族傳統文化,也感受到了發窩人民的熱情,明年我還要帶家人一起來過節。”




盛大的開幕式與文藝表演
上午,隨著山品村的《歡樂跌腳舞》拉開了六月六開幕式的序幕,“愛我中華,健兒奮起步伐,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來自乍基村委會的漢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86人組成的合唱團激情澎湃的演唱將演出推向了高潮。伴隨著激昂的音樂和絢麗的舞美,全鄉各族同胞們將身著華麗的傳統服飾,載歌載舞,為游客們呈現一場極具民族特色的視覺盛宴。
“民族是我們鄉更是我們村的特點,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乍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的群眾自發組織排練《愛我中華》這首歌,就是想表達我們感恩感謝之情。”乍基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張云永說到。





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競技
斗牛、斗羊、斗雞、射弩、籃球賽等傳統體育競技項目一直深受發窩群眾喜愛,每次活動都能吸引眾多參賽者,為大家奉上一場又一場的精彩比賽,充分展現了發窩人民勤勞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游客們也可參與到其中來,親身感受民族體育的魅力與樂趣。
近年來,發窩鄉通過舉行多種民族體育文化活動,為全鄉各族群眾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增進各民族間的了解與團結,有效增強全鄉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發窩鄉“六月六”民族體育文化節多次獲得云南省體育文化優秀項目。



民族非遺展示與體驗
在民族酒歌大賽的舞臺上,一曲曲悠揚的酒歌在發窩鄉上空回蕩,一曲曲酒歌,或訴說著古老的傳說,或傳遞著生活的美好愿景,或表達著對家鄉的熱愛。
回廊里,“指尖上的非遺”刺繡大賽火熱進行,繡娘們穿針引線、巧手翻花,用靈巧的雙手將絲線化作“桃心花”精美的圖案,一幅幅刺繡作品栩栩如生,充分展現她們精湛的技藝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發窩鄉始終致力于推動非遺發展,投入資金30余萬元成立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余學光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工作室、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普玉珍彝族服飾工作室和發窩苗繡技藝傳承交流中心,旨在讓非遺扎根鄉村、融入生活,充分發揮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篝火跌腳狂歡
隨著夜幕降臨,人們匯集在民族文化廣場點燃篝火,熊熊火焰照亮夜空,點燃人們的熱情。大家手拉手圍在篝火旁,跳起歡快的彝家跌腳舞,大家伴隨著音樂的節奏,跺腳、轉身、舞動,盡情狂歡,現場一片歡歌笑語。
立足新階段,發窩鄉將持續以民族文化節慶為紐帶,融合傳統底蘊與產業特色,創新打造本土旅游節慶IP。借活動聚人氣、以人氣促振興,開辟農民致富多元路徑,培育鄉村振興可持續動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愿景,讓“魅力彝鄉、生態發窩”的文化名片熠熠生輝。
上一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武定縣發窩鄉第十五屆“六月六”民族體育文化節開幕式暨文藝演出和民歌酒歌大賽舉行
下一條:筑牢信仰根基 淬煉清廉本色--白路鎮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主題黨日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