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與壩區的巧妙結合
西菊拉村基本情況。西菊拉村委會地處高橋鎮西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是集“民族、宗教、貧困、山區”為一體的貧困村。東與高姑拉村委會接壤,南與石臘它村委會接壤,西與白路鎮灑布柞接壤,北與尼嘎古村委會毗鄰。幅員面積6.7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水資源。全村有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178戶763人,有耕地1094畝,人均耕地1.4畝,人均有糧260公斤。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8126元。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早青豌豆為主,養殖業主要以生豬、壯雞養殖為主。目前共有貧困戶85戶304人。
唐家村基本情況。唐家村委會位于高橋鎮東南面,東連海子、老滔,南接貓街永泉村,西鄰勒外村,北靠高橋村,三面環山,東高西低。全村轄區面積2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25米,最低海拔1990米,屬冷涼壩區。全村總耕地面積2755畝,其中水田2100畝,旱地655畝,人均耕地面積0.96畝。糧食作物為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2015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7897元,人均有糧332公斤。全村大小壩塘6座,其中?。ㄒ唬┬?座,總蓄水量330萬立方米。村委會所在地壩子相對平整,水資源豐富。多年來,因河床淤積,每年有大面積的烤煙、水稻受洪澇災害,使群眾增收困難。通過多年嘗試,有部分群眾自發種植蓮藕,唐家蓮藕以品質優、口感好而遠近聞名。但因種植方法不科學,投入成本過高等因素,種植面積不大。
兩個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截然不同的地方,在2017年脫貧攻堅戰役中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貧困戶從此有了新盼頭。
飛地種植模式搭起連心橋

為激勵群眾更好地發展生產,早日實現脫貧致富目標。殷海瓊副州長、楊杰副秘書長等領導多次深入西菊拉和唐家村委會調研,通過走訪群眾、與種植戶座談,認為采取飛地經濟方式發展蓮藕種植產業條件已經成熟。經鎮黨委政府和唐家村黨總支分析研究,發揮唐家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蓮藕種植及附屬養殖,在帶動貧困群眾致富的同時,可以闖出一條符合政策、群眾接受、效益可觀的脫貧產業發展路子。
連續幾個月來,鎮黨委開展了一場場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鎮領導班子、駐村工作隊員、政府機關黨支部全體黨員積極參與。主題黨日活動依托全鎮產業發展熱潮,豐富黨組織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組織黨員同志趕赴產業發展一線參與建設工作。在唐家村委會蓮藕種植田內,黨旗飄飄,黨員同志們的身影忙碌于田間地頭。盡管三月的氣溫已回暖,但田里的水溫依然冰冷,黨員同志們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的光榮傳統,一組負責搬運藕苗,一組負責拉線排放藕苗,一組負責把藕苗埋入泥土之中,分工協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濃厚的勞動氛圍也感染了周圍群眾。通過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增強了黨員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樹立了機關黨員良好形象,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了機關黨建影響力。黨員同志都說:這是一次特別有意義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擼起袖子,加油干”黨員同志更應該走在前頭。
“連心藕”筑起致富路
走進唐家的蓮藕種植區,朵朵嬌艷的荷花在碧荷叢中綻放,荷田蓮藕長勢喜人。

目前,已在唐家村委會采取租用和入股形式,租用土地80.33畝,涉及96戶農戶,西菊拉和唐家共有260戶貧困戶和2戶非貧困戶入股。經鎮黨委、政府和唐家、西菊拉商議,蓮藕種植初期投入情況為:田租每畝800元,蓮藕秧苗每畝2000元(每畝400公斤,每公斤5元),塑料薄膜每畝700元,農家肥料每畝200元,農機耕種每畝200元,挖機翻土每畝200元;蓮藕采收預計每人每天200公斤,80畝按每畝產量2000公斤計算,需勞力800個,每人每天80元計,共需投入勞力成本64000元。幾項合計共32.2萬元。按照每畝產量2000公斤,每公斤4元計算,2018年預計產值為640000元,根據入股情況,扣除成本32.2萬元,剩余31.8萬元,按照入股情況,西菊拉村占69.77%,合計22.16萬元,西菊拉村委會占5/43,2018年可分紅25767元,86戶平均每戶可分紅1498元。2019年仍然按照每畝產量2000公斤計算,產值仍然為640000元,扣除成本84000元,剩余556000元,西菊拉村委會可分紅64651元,86戶貧困戶每戶可分紅37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