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傳承千年;民族風情,魅力獨特;民族團結,盛世所愿”。冬日漸寒,但發窩群眾的心情卻因彝族年的到來如陽光普照一樣暖意濃濃、喜氣洋洋。近百桌宴席一字排開,十數個特色菜品陸續上齊,近千名食客同時開吃,迎賓嗩吶響起,三弦調子彈起,敬酒山歌唱起,八方賓客與發窩各民族同胞一同狂歡……
近日下午,發窩鄉2023年“歡慶彝族年 共享中華情”長街宴在發窩村委會養馬場村盛大開席。現場熱鬧非凡,食客們在推杯換盞間品味民族特色美食、感受傳統文化,在發窩邂逅一場人生難得的宴席。

“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喜歡的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伴隨著彝家敬酒歌,彝家坨坨肉、牛肉湯鍋、臘三線、地蓮花燉排骨、豆飯等10余道民族特色菜品上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無論是菜品的選擇,還是特色的敬酒文化,發窩彝族年長街宴都極具濃厚的地域文化元素,發窩鄉將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大力打造民族特色長街宴品牌,讓民族特色美食風味香飄萬里。

“沒想到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在搬遷以前,大家的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落后,現在搬到了新村,和城里人一樣住上了門前就是花園的小樓,日子更是越過越好,村民們都說過上了電視上看到的生活。”帶領養馬場村民一路走來的養馬場擁正祥說,他和村民們切身感受著家鄉的各種變化。

養馬場村共有19戶76人,都是傈僳族,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少數民族聚居農業村。2014年被列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點重點打造的民族特色自然村,進行整村新建。2017年7月全村搬入新建的二層小樓,養馬場村群眾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精準扶貧春風中實現了美麗蝶變。

“每道菜品味道都很好,很多都是我之前沒吃過的民族特色美食,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還有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們在一旁唱著敬酒歌,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長街宴的儀式感和發窩人民的熱情?!眮碜岳ッ鞯膹埮恳患冶硎尽?/span>

近年來,發窩鄉立足鄉情實際,把發展經濟放在工作首位,善思謀變,充分利用養馬場村宜林荒山土地資源,大搞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經濟林果造林,做好青花椒、養殖、種植三篇文章,組織全村干部群眾積極做好產業調整,發展青花椒、冬桃種植,鞏固種養殖業,擦亮鄉村振興“新底色”,讓養馬場的村民們不但住上了新房,也增加了收入、鼓了腰包。

發窩鄉黨委書記李華表示:“今天的發窩,經濟發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主陣地。我們將繼續圍繞‘產業提速、集鎮提質、鄉村提效、黨建提根’總體目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發窩區位優勢、獨特氣候條件和民俗酒歌文化,突出‘民族團結、綠美生態’兩大特色,聚焦‘產業發展、人居整治、民生改善’三大重點,打造‘新型集鎮、美麗村莊、鄉村治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四大樣板,勇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奮進新時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魅力彝鄉·生態發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