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獅山鎮烏龍村的600多畝荷蘭豆陸續成熟。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數十名村民就在田里忙碌著,有的忙著采摘荷蘭豆,有的忙著裝籃裝袋,有的忙著稱重量,每個環節銜接有序,一片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烏龍村委會灑普山小村豌豆種植大戶龍志貴介紹,眼下正是荷蘭豆成熟銷售的季節,根據近幾天的采摘量計算,平均畝產量1200公斤,畝產值接近12000元,市場價每公斤可賣12元,比種植常規農作物每畝增收4000元左右。扣除種子、農藥、化肥等基本費用后,每畝荷蘭豆可為農戶增收5000元。同時,種植基地吸納周邊村民采摘荷蘭豆,日均收入40-80元不等,又解決了周邊6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我是昨天來摘的,摘了兩天了,我一天能摘70多斤,摘完荷蘭豆也不誤接小孩,在這干活既開心又掙錢。”烏龍灑普山小村村民張瓊蘭高興地說。
近年來,獅山鎮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把特色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首選產業來抓,通過示范帶動,堅定不移地推進特色產業種植持續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據了解,在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獅山鎮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良種良法、高度組織化,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把荷蘭豆種植發展成為該鎮特色產業之一,重點在烏龍、鋪西、滑坡等村委會種植荷蘭豆2000余畝,形成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的發展勢頭,小小荷蘭豆成為了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黃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