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全縣營商環境實現新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一窗服務”取得新突破。一是配套服務實現新突破。圍繞企業辦事便利,引進商家,在縣政務服務大廳一樓提供低于市場價的打字、復印、照相服務,解決了辦事(企業)群眾在辦理各項業務過程中因復印、照相等“重復跑”、“多次跑”等問題。二是“找茬”服務實現新突破。設立“辦不成事”窗口、“找茬”窗口,耐心傾聽百姓訴求,讓小窗口成為解決百姓難事、上火事的“滅火器”,讓“辦不成事”窗口“辦得成事”,減少了群眾的跑動次數。三是綜窗服務實現新突破。設置各類服務專窗、4個綜合窗口,全縣39家部門進駐政務服務大廳統一開展咨詢代辦、綜合受理、審批流轉、引導講解等服務,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服務模式,有效提高窗口工作效率。四是資源整合實現新突破。堅持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站雙融合,線下和線上辦事雙結合,通過黨建融合、陣地融合、資源融合、平臺融合,整合村社區平臺操作員、駐村工作隊員、窗口工作人員,整合整合云嶺先鋒平臺、一部手機治理通、一部手機辦事通、云南省政務服務平臺,構建“網上辦事大廳推動網上辦理、實體政務大廳提供業務支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一體化服務。

“一網服務”取得新成效。一是平臺更加高效。大力推廣網上服務,以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只跑一次”,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的工作目標,逐步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二是辦事更加便捷。全縣“一部手機辦事通”自然人實名注冊認證用戶176899人,法人實名注冊認證用戶16859人,使用手機辦理業務量達66.89萬件,辦事服務累計總活躍用戶14.84萬戶,排全州第1位。三是機制更加健全。健全政務服務“好差評”機制,按照“一窗口一設備”標準,為36個窗口安裝評價設備51臺,暢通政務服務評價體系,積極引導辦事群眾開展線下評價。截至目前,好評率達98.75%。

“一門服務”取得新成績。一是“應進必進”再上新臺階。11鄉鎮135個村社區1572個村民小組設立政務(為民)服務中心、服務站,政務服務事項100%進駐縣級政務服務中心辦理,事項、人員、辦事渠道在網格管理和空間上實現全面集中。二是走流程活動再上新臺階。持續推進11個鄉鎮953個政務服務事項34個縣級政務服務實施部門1401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走流程全覆蓋,不斷推動全縣政務服務更加優質高效、群眾辦理體驗明顯提升、行風作風進一步轉變。三是制度落實再上新臺階。強化大廳管理,實行“一日二巡查、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評比”等管理模式,嚴格執行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四是“評先評優”再上新臺階。目前,共評比表彰了紅旗窗口12個,群眾滿意窗口12名,黨員先鋒崗12名,最美服務之星12美,通過模范帶動,激發了工作活力。全縣累計受理行政審批、商事服務及公共服務事項226124件,辦結件226107件,辦結率99.99%,日均辦結1071件。

行政審批取得新進展。聚焦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政務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一是“一顆印章批”取得新進展。2019年完成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全面推行“一顆印章管審批”,加快推進實施政務服務“成本減量化、審批標準化、服務便利化、辦事智能化、監管精準化”“五化”專項行動。全縣一般性審批類投資建設項目提速41.6%,備案類項目提速41.6%;社會事務類提速21.39%;審批材料精減率達23.4%以上。二是“一張清單管”取得新進展。完成縣、鄉鎮、村(社區)權力清單事項與政務服務事項的梳理公布,全縣依申請辦理行政權力事項從2019年的6809項調整為2021年的6219項,精減率達8.6%。三是“最多跑一次”取得新進展。持續在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提效率上下功夫,項目審批“聯合踏勘、聯合評估、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等機制不斷健全,目前,共受理、登記注冊企業、個體工商戶5521戶,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林木采伐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等經濟類審批辦件6375件;完成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建設類審批118件;辦理醫療機構校驗、注冊、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護士執業注冊、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娛樂經營場所設立等社會類審批辦件533件。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成為常態。

交易服務取得新提升。一是“一網三平臺”功能更加優化。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電子系統實現市場主體、中介機構和交易過程信息全面記錄。全縣共組織交易項目79個,實現交易額28576.29萬元,增加收益金1191.8萬元。二是“應進必進”專項整治要求更加嚴格。召開了武定縣2022年上半年公共資源交易工作聯席會暨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應進必進”專項整治工作會議,著力整治不依法審批(核準)、不公開招標、化整為零規、“應進未進”等突出問題,做到“平臺之外無交易”。三是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更加到位。嚴格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消除不合理門檻,營造公平競爭交易環境。嚴格執行評標紀律,加強評標前準備和評標結束階段管理,有效禁止其它人員私自接觸評委成員、違規插手千預評審工作。四是公共資源交易巡檢更加規范。每月對進場的交易項目開展常規巡檢,定期通過交易系統、監控系統回查項目的現場管理情況,進一步加強綜合監督,提高交易服務質量。

營商環境取得新成果。聚焦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提升服務效能,持續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潛力。一是準入取得新成果。全面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隱性壁壘得到持續清理,市場主體進入門檻持續降低。二是開辦取得新成果,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多址”、電子營業執照、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等商事制度改革,企業開辦“一窗通”平臺全面上線,政務大廳設立企業專窗,個體工商戶開辦實現即辦即走,企業開辦壓縮至0.11天,登記注冊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市場主體培育取得新成果,通過招引新增一批、強化“轉規、轉股、轉市”做大做強一批、優化服務支持保障一批、深化創新激活增效一批“四個一批”做法,讓市場主體多起來、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四是惠企幫扶取得新成果,深入開展“匯編一批優惠政策、梳理一批痛點問題、破解一批突出難題、通報一批典型案例、開展一批集中宣傳、組織一批民意測評”優化營商環境“六個一批”活動,為企業抒難解困,服務企業發展。五是暢通營商環境投訴渠道取得新成果,完善投訴、舉報處置機制,明確分管領導、具體業務人員守好營商環境投訴平臺,并在10日內完成調處、答復。目前,全縣凈增各類市場主體0.46萬戶,平均每天凈增23戶,全縣市場主體總數達2.54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90.29戶,每千人擁有企業17.9戶?!疚涠h政務服務管理局 徐正剛、鐘紹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