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定縣以“公開交易、規范運作、清廉服務”為目標,通過體制機制再完善、制度流程再優化,服務方式更精細,扎實推進“不見面”交易,營造優質政商環境,助推武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學習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學交易法律法規,提升交易服務依法辦事能力,突出規范和風險防控,嚴控每個交易環節,做到管到關鍵處、關鍵時、關鍵人,最大限度降低交易風險;學新規,開拓工作視野,優化服務方式,為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強根筑基;學規章,強化進場交易項目全過程“閉環網辦”,厘清行政監管、業主代表、代理機構和交易中心職責邊界,杜絕專家評標期間外界干擾風險。

二是強化協同共進圓滿完成見證服務工作。做好開評標前準備,確保開標工作順利進行,注重做好標后小結,查找工作不足,分析原因想辦法,提升服務質效;每個項目最少安排2名工作人員開展實時見證,在封閉、半封閉管理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安排專人全面實施“一人一標”專人專項全過程跟蹤服務。在半封閉區,中心工作人員開展崗前提醒談話,提醒交易參與者在半封閉區要盡責履職。交易跟蹤見證人員對交易過程中出現的異常行為開展實時提醒并如實記錄,將交易參與者(招標人、投標人、中介機構)的不良行為(違反公共資源交易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或者違反有關交易管理制度、擾亂正常交易秩序的行為)如實完整記錄,把問題化解在交易現場,降低廉政風險,實現交易秩序更優。
三是充分運用新技術強化服務實效。武定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將評標區域與見證室視頻監控等軟、硬件設施串聯起來,實現了數據實時匯聚、全程監控、實時記錄的“一張網”布局和音視頻、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讓見證記錄更加一致、全面、詳細,提高了見證記錄的真實性,實現了見證人員全方位掌握評標現場的一舉一動,開啟了由“人盯人”邁入“智能見證”的新局面,見證工作由人工化向數字化、信息化的轉變,保障見證工作提質增效。

四是著力開展“三隨機”讓進場交易更清廉。厲行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堵塞制度和技術漏洞,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因素對交易環節的干預,擊破投標人圍獵專家和“常委” 參與項目評審的夢幻,實現了全省優質資源共享和全省專家屏對屏、線上連線的“不可能”,從時空上消除了投標人所謂的“不公平”,大踏步地促進公平正義、筑牢清廉防護網、為“公平、公正、公開”的公共資源陽光交易平臺加裝了更加安全、更加便捷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