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即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數據顯示,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有高達70%的概率感染HPV。
HPV感染率呈現“雙峰”
調查發現,我國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齡呈“雙峰”分布,第一個高峰在17歲—24歲,第二個高峰在40歲—44歲。
但這種感染一般都是一過性的,6到12個月左右,人體通過自身免疫力就可將HPV病毒清除。只有大概10%的感染者無法清除病毒,一直持續感染。如果感染超過一年以上,并且始終為同一亞型,感染者發生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幾率就會增加。最終因HPV感染患宮頸癌的比例約為4%。
宮頸癌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宮頸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是50歲左右,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過早性行為或多個性伴侶是導致宮頸癌年輕化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女性同房的年齡一直在往低齡化攀升,性生活也較為活躍,但在這個年齡段,身體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不能夠對器官起到保護作用,容易導致HPV病毒感染,甚至進一步導致病變。在云南大學附屬醫院婦科,魏向群主任接診過的最小宮頸癌患者年齡僅有18歲。
對于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即使治愈存活,卵巢功能、生育能力也可能會受到損傷,面臨的將是一個缺陷的人生。
HPV沒有特效藥,疫苗接種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國適齡女孩的 HPV 疫苗接種率仍然很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人只認九價苗。事實上,預防宮頸癌的關鍵在于預防HPV16,18兩種亞型,打二,四價也是可以預防宮頸癌的,應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需求盡早接種。
老年人也是子宮頸癌的潛在高危人群
從感染HPV到發生病變,通常需七、八年時間。假設有患者在第二個感染高峰,也就是40歲—44歲感染HPV病毒,圍絕經期后,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內分泌不平衡,免疫力下降,HPV病毒就開始具有“攻擊性”。所以圍絕經期后女性也是子宮頸癌的潛在高危人群。
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因經濟條件落后、健康知識匱乏等因素,老年人長期不體檢、不重視宮頸癌篩查的情況并不少見。
關于宮頸癌的篩查終止年齡,世衛組織明確:“65歲以上女性,如既往有充分的陰性篩查記錄(即10年內有連續3次細胞學篩查,或連續2次的HPV篩查或聯合篩查,且最近一次篩查在5年內,篩查結果均正常),并且無CIN、HPV持續感染,以及無因HPV相關疾病治療史等高危因素,可終止篩查。”
同時也明確:“對65歲以上,如從未接受過篩查或65歲前10年無充分陰性篩查記錄、或有臨床指征者,仍應進行子宮頸癌篩查。”
采訪前,魏向群主任接診一位68歲的患者,沒有通過篩查早期發現病變,現已確診宮頸癌晚期。
宮頸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到90%
目前對宮頸癌多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手段進行綜合性治療。通過專業醫院的專業治療,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也可以達到60%-70%。
在此基礎上,宮頸癌治療手段也在不斷進步,不僅爭取治愈,還要爭取保存患者的生育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如“保留子宮的宮頸癌根治術”可在微創腹腔鏡下進行,減少患者損傷,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
三級預防,讓女性遠離宮頸癌
盡管治療技術在不斷進步,但三級預防仍是女性遠離宮頸癌的重要手段。
【一級預防】
健康教育,倡導提高公眾對宮頸癌的預防認識,適齡女性接受HPV疫苗接種,改變生活方式,注意生殖道健康與衛生。
【二級預防】
宮頸篩查能夠檢測出90%以上的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篩查起始年齡為25歲,25~64歲女性采用每5年一次的HPV核酸單獨檢測,或聯合篩查;或每3年一次細胞學檢查。必要時進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宮頸錐切,對發現的癌前病變及時處理,阻斷其發展為宮頸癌。
【三級預防】
對于已經確診的宮頸癌患者,需及早就醫,遵從醫囑,根據個體情況,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相應的治療手段。
| 上一條:春季開學!這些常見的校園傳染病要預防! |
| 下一條:麻風病,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