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自然資源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縣司法局的指導下,我局嚴格按照《武定縣法治社會建設實施規劃(2021-2025)》《2024年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中共武定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2024年工作要點》的要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較好地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面落實法治政府責任
(一)加強組織領導。局黨組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工作,局主要負責人全面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分管領導落實“一崗雙責”具體抓,由局法規股牽頭協調局機關各股室、各鄉鎮自然資源所具體落實,形成層層落實、股室聯動、全面推進的機制。
(二)確保工作落實。制定了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及普法工作計劃,對《2024年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中共武定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2024年工作要點》進行了分解和落實,為確保法治政府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三)制定權責清單??h政府賦予我局行政權力事項110項(其中:行政許可事項18項,行政處罰事項110項,行政征收事項8項,行政檢查事項5項,行政確認事項51項,行政裁決事項2項,其他行政權力4項)。我局安排專人對事項進行了梳理,制定了《武定縣自然資源局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并在武定縣人民政府網站公布。同時,按要求委托下放鄉鎮行政權力事項6項(其中:行政許可1項,行政處罰5項),并開展好“傳幫帶”業務指導培訓工作。
(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減環節、縮時限、優服務”目標,全面梳理我局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將行政許可、行政確認、其他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納入窗口辦理,實行“一窗制”統一受理、受辦分離、現場辦結的新機制。認真落實省、州、縣關于“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網通辦”的要求,開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辦理不動產登記,積極推動“一件事一次辦”工作,共辦理水電氣聯動過戶265件。2024年,共辦結劃撥土地轉出讓行政審批事項80件,上報農用地征轉土地報批面積629.697畝,已獲批205.8135畝,均取得用地批復,保障了民生項目。
(五)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將行政許可、行政確認、其他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納入窗口辦理,逐步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的運行模式,不自設任何前置條件。將審批辦理權和監管權分立,對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管理。對有疑惑的審批事項,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實地查看核實,確保審批事項依法依規;已經審核通過的事項,加強后續監管,對行政相對人已經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取消或注銷相關證書。全局18個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窗口受理。不動產權登記流程由原來的初審、復審、審核三個環節簡化為申請登記、審核登簿發證兩個環節,進一步縮短了辦理時限,辦理時限由原來5個工作日壓減到0.02個工作日,查封登記、異議登記、注銷登記、實現了基本同步辦結。2024年,通過“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辦理登記1960件,辦結率100%,“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走在全州前列。
(六)強化耕地保護和國土空間管控。一是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按年度將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到鄉鎮,明確了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保護措施和保護責任人的權利、義務,并將耕地保護目標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內容。實施耕地補充項目和耕地流出問題整改工作,確保上級下達耕地保護目標任務621356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480702畝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二是推動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實施。截至目前,已取得州級批復的項目20個已全部施工建設,經過驗收入庫,已通過部監管16個,目前我縣指標庫實際剩余耕地數量為102.5235畝,水田規模935.8425畝、糧食產能9.9393萬公斤。三是高質量完成耕地流出整改。我縣2023年耕地流出整改任務634.09畝,目前已完成整改完成率101.5%。2024年疑似耕地流出整改規模204.07畝,整改完成面積154.86畝,整改完成率75.88%。四是高起點完成《武定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編制工作并獲批實施。積極開展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目前,全縣11個鄉鎮均完成規劃草案編制。五是我縣三年干部規劃家鄉行動(2021—2023年)村莊規劃編制任務共129個行政村,截至目前,納入“干部規劃家鄉行動”信息系統監測的120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規劃成果審批和成果入庫備案,開展了白馬口、東甸、利咪、幺鷹等15個村莊規劃動態調整工作,為項目用地提供了規劃保障;開展了縣城中心城區、縣城東南綠色產業園區、高橋鎮等6個鎮區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劃定的23個詳細規劃單元規劃編制覆蓋率逐步提高。
(七)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修復。一是嚴格執行第四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在礦產資源審批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礦產資源規劃指導和管控作用,強化礦產資源規劃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的剛性約束,對不符合第四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堅決不予審批。截至目前,第四輪規劃評估正在委托技術單位編制,第五輪礦規編制技術服務機構正在招投標采購中。二是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自然資規〔2024〕1號)要求,加大綠色礦山建設的宣傳力度,壓實礦山企業主體責任,對我縣中大型礦山按時序制定了推進計劃,有序穩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三是持續推進過期礦業權清理處置工作。通過前期全面摸排,我縣轄區內礦業權總數81個(采礦59個,探礦22個),過期礦業權44個,礦權有效期率由原來的35.85%上升到45.68%。下一步將符合清理條件的礦業權納入第二批清理范圍,計劃清理查封時限已超期的3個探礦權,積極有效推進清理處置工作。四是穩步推進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我縣已完成《武定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2024年度完成32個圖斑的修復驗收,還有5個圖斑正在組織實施中。五是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全縣共配置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員236名,開展防治知識培訓12場次540人、應急演練21場2172人,確保我縣不發生重特大地質災害。田心鄉魯期村委會老把村泥石流滑坡崩塌治理、萬德中學滑坡治理工程完成施工并初驗。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八)堅持好學法講法制度。認真落實會前學法、領導干部講法、黨組中心組學法等制度。結合自身工作和本單位的普法重點,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等內容作為全局工作人員,特別是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學習、培訓、教育的重點,不斷提高領導干部和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縣委組織部舉辦武定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重點鄉村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培訓班上,縣政府分管領導專題做耕地保護、國土空間規劃培訓。
(九)加強規范性文件審查。一是認真貫徹執行現行的自然資源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二是加強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對歷年出臺的文件進行了全面梳理。在起草本部門規范性文件時,事先和法治部門銜接溝通,凡是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都要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三是規范性文件集體審議前,都經法律顧問進行合法性審查,并提交局黨組會議集體審議決定。今年,我局沒有產生規范性文件。
四、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十)健全完善決策程序。完善局黨組會、局務會的內容、程序,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加強會審制度,強化內部監督制約,確保行政權力不被濫用,將土地出讓、政府合同、違法案件辦理等事項納入會審范圍。對重點建設項目建立部門聯合會審制度,由發改、財政、住建、環保等部門聯合會審,科學論證,集體決策。
(十一)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明確法律顧問參與單位的重大決策,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應訴,規范性文件及合同的審查,改革改制和規章制度建設,信訪及重大矛盾糾紛調處等方面的法律指導和監督,確保決策于法有據、辦事有法可依,有效促進了自然資源系統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提高。
五、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十二)進一步規范違法案件辦理程序。規范落實行政自由裁量權和行政權力運行工作,進一步明確巡回檢查、違法案件處理、辦案程序等工作職責。實行巡察、報告、督查、責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對案件查處過程實行全程記錄,規范執法監察行為;并對執法檢查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積極參加州、縣組織的案件質量評查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辦理水平。
(十三)加強執法人員監督管理。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審查制度,未通過執法資格考試的,不授予執法資格。嚴格執行《云南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日常教育管理。
(十四)貫徹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結合權責清單管理、“雙隨機、一公開”“雙公示”等,認真貫徹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努力提升行政執法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十五)大力查處破壞自然資源違法案件。始終保持對自然資源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共進行土地、礦產、規劃巡查252余次,發現和制止自然資源違法行為85起(其中土地63起,礦產15起);共下達責令停工通知書70份,立案查處自然資源違法案件74件(其中:礦產10件,土地61件,規劃3件),違法問題涉嫌構成犯罪的4件,已移交公安機關查處4件(土地1件、礦產3件),沒收違法所得32.41萬元,罰款138.76萬元。舉行行政處罰聽證會1場次、《武定縣縣城規劃區及高橋鎮等10鄉鎮集鎮規劃區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測算初步成果(草案)》聽證會1場、《武定縣園地林地草地定級和基準地價成果(草案)》 聽證會1場。
(十六)持續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工作。一是對各級交辦轉辦的重點涉礦問題線索,進行再排查、再梳理,對摸排出來的問題,建立臺賬,并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二是對無證勘查采礦、越界勘查采礦和破壞性采礦、建設工程實施中采礦牟利和以修復治理名義進行非法采礦行為的,依法嚴肅查處。三是把“三書一函”作為加強行業管理的監督手段,認真分析其中亂象問題和監管漏洞,進一步探索完善市場準入、備案管理、重點監控等措施,有效鏟除黑惡問題滋生土壤。2024年,收到監察建議書、司法建議書各1份,已按要求整改復函,未發現新增涉黑涉惡線索。
六、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十七)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嚴格落實執法回避、調查取證、告知、審查、送達等執法程序,提高執法透明度。及時對執法證進行清理,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審查制度,未通過執法資格考試的,不授予執法資格。目前,全局52名正式干部,取得執法證52人。積極組織執法人員參加各類培訓,切實提升辦案水平和依法履職能力,預防和減少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的發生。
(十八)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編制《武定縣自然資源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及時公開本部門機構職責、主要職能、辦事程序、行政許可、規劃計劃等。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充分利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新平臺,及時發布自然資源政務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十九)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堅持以市場主體和群眾切身感受為標準,聚焦審批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持續簡化審批手續,以加快工程建設項目落地速度為抓手,不斷將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同時,加強信用聯合獎懲,夯實信用基礎建設,運用“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優化營商環境。
七、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二十)做好行政爭議化解工作。一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加大矛盾糾紛多發、易發領域特別是不動產登記,征地拆遷等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并結合12345便民平臺、信訪工作平臺、縣信訪接待工作,進一步了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重點問題,掌握矛盾糾紛動態。全面摸清底數,加大影響安全穩定重點問題、重點人群的防范穩控措施,全力集中化解,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諧因素,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今年以來,共受理群眾信訪件23件、12345訴求件34條,已全部辦結。未發生超期、漏辦情況,自然資源系統維穩形勢良好。二是做好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工作。根據要求做好行政復議、行政應訴、三書一函的備案工作。認真組織開展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2024年共有行政復議案件0件,行政訴訟案件10件,結案10件。
八、努力提升工作依法行政能力
(二十一)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強調依法行政“關鍵少數”,將法治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力推動,把法律法規學習納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意識。通過集中學習、會前學法以及邀請專家、律師作法治建設專題講座,選派干部進行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干部法治素養,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法治意識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自然資源管理的能力不斷增強。
九、存在的不足
一是學法有差距。個別干部職工對法治政府建設重視不夠,學習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夠深入,特別是對自然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學習不深不透,對自然資源管理中涉及的政策依據把握不精準,遇到問題畏首畏尾,不敢大膽履職。二是執法有差距。自然資源部門的行政審批、行政執法任務較重,由于體制不完善,機構改革不徹底,一直以來,自然資源綜合執法不屬于全國七大綜合執法隊伍,人員編制少,執法裝備、經費保障不到位,很難開展行政處罰。現在執法機構隊伍機構改革后,縣自然資源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撤銷并入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我局未設置執法隊伍,下步自然資源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將面臨巨大考驗,依法規范推進自然資源領域法治建設任重道遠。三是行政訴訟案件居高不下。隨著房地一體登記、林權登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職能劃入,不動產登記方面的行政訴訟案件不斷增多。工業園區未批先建違法用地較多,行政處罰難度大,行政訴訟案件增多,敗訴率高。四是歷史遺留問題多,占補平衡指標缺口大。脫貧攻堅期間“邊建邊批”政策遺留的違法問題整改難度大,導致后續項目用地難以保障,導致自然資源工作一直在整改的道路上,追責問責風險大,干部職工工作壓力大。
十、2025年工作計劃
(一)提高站位,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法治建設決策部署,推進法治機關建設,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法守法用法,持續培養和強化干部職工的法治思維。不斷加強政治學習,切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加強要素保障。
(二)抓好全員普法工作。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全面落實系統“八五”普法規劃,統籌謀劃,精心準備,創新方式,認真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測繪日等自然資源系統法治宣傳主題日活動,深入宣傳憲法、民法典、自然資源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提高干部群眾學法守法意識,為依法依規、節約集約開發利用自然資夯實法治基礎。
(三)抓實行政執法工作。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任。一是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發揮好部門職能,謀求行政效能最大化。二是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依照法律法規及相關行政規定,做好資源服務保障工作,堅持行政執法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嚴格執法,同時兼顧人文關懷,不斷提升大眾滿意度。三是做好執法隊伍機構改革銜接工作,積極主動與有關單位對接,做好執法隊伍改革后日常監管發現問題的責任細化、流轉交辦、協調聯動、考核評價等具體措施,確保機改不推后,工作不斷檔。
(四)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一是強化內部監督。加強對決策權、審批權等重要行政行為的監督,強化對部門和人員的管理、監督;建立完善對行政相對人的監督檢查制度,切實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工作理念,依法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二是強化矛盾糾紛調處。對舉報人反映的問題進行認真調查、核實,并依法及時作出處理。積極搭建群眾合理訴求平臺,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化解群眾矛盾。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群眾權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方面的作用,堅決糾正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嚴格執行《自然資源聽證規定》,推行聽證制度,加大規劃編制、修訂、基準地價修訂、征地補償方案制定、重大行政處罰等事項聽證,充分聽取行政相對人意見,推進依法依規和合情合理解決問題。三是強化社會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對各項監督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加以整改解決。
(五)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企業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簡化辦事手續、減少辦事時間、降低辦事成本為著力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全面應用,加大“交房即交證”和“交地即交證”、水電氣過戶與不動產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工作的推廣力度,全面推行涉稅業務的線上“一窗受理”,力爭2025年營商環境工作位列全州中上游水平。
武定縣自然資源局
2025年1月8日
| 上一條:武定縣田心鄉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 |
| 下一條:武定縣統計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