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武定縣經濟穩中有進,就業形式趨于良好。1-9月,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期末人數、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均大幅增長。
一、四上全部單位從業人員和工資情況
(一)從業人數平穩增長
1-9月,全縣四上單位從業人員7796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95人,同比增長16.3%。其中四上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447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74人,增長1.7%。
按登記注冊類型看,由于公司改制,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已全部改成了其他企業。
分行業看:從業人員呈“七增四降”態勢。其中,增速最快的行業是建筑業,從業人員305人,比去年同期的2048人增加957人,增長46.7%;從業人數下降的行業有:制造業下降12.0%,衛生和社會工作下降1.5%,批發和零售業下降1.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下降0.9%。
(二)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增長明顯
1-9月,全縣四上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27030.2萬元,增加8073.8萬元,增長42.6%;從業人員平均工資35431元,增加6191元,增長21.2%。
分行業看,工資總額增長的行業有:建筑業增長108.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6%,采礦業增長40.1%,房地產業增長36.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30.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29.7%,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5.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2.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10.8%。下降的行業有:衛生和社會工作下降52.4%,制造業下降5.3%。
平均工資增長明顯的行業有: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4.1%,建筑業增長38.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36.9%。下降明顯的行業是:衛生和社會工作下降56.1%。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收入差距拉大。除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外,其它行業都有增長。從全縣十一個大行業來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平均工資達到了137364元;而最低的是衛生和社會工作,平均工資只有12238元,前者是后者的11倍。
(二)勞動力供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有一定專業特長、技能的勞動力供不應求;另一方面部分人員由于技能單一,素質較低,就業難度較大,存在“有人無崗上,有崗無人上”現象。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加大對不同就業群體的勞動技能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勞動者的技能,要整合社會培訓機構的資源,在精準培訓上下功夫,滿足企業對各級各類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強化政策措施,促進從業人員工資合理增長。一是積極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政策,針對不同行業、企業的情況,通過建立勞資平等協商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促進從業人員工資合理增長。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確保最低工資實際水平,并隨經濟增長逐步提高,保護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三是認真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加大勞動保障監督監察力度,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確保勞動者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三)適當提高低收入行業工資水平,縮小行業收入差距。加強對部分低收入行業的清查摸底,分析困難原因,監督企業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有關規定,保障中低收入職工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縮小貧富懸殊,緩解行業收入不公造成的矛盾,確保社會穩定。
(四)進一步加強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作用。服務業具有勞動密集的產業特點,服務業快速發展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進一步加強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仍是今后促進就業必須面對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當前的科技進步、產業變革、集聚人才是推動社會繼續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積極發揮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帶頭作用,在穩定第二產業就業份額的同時,要著力提高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以結構的優化推動就業質量的提高。
| 上一條:武定縣前三季度農業經濟平穩增長 |
| 下一條:武定縣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