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工作部署,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推手,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克服前期干旱和“非洲豬瘟”疫情的不利影響,增投入、強基礎,切實保障農村經濟平穩發展。1-9月,全縣農業經濟呈現小幅回落,但總體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
一、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1-9月,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144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7%,較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9095萬元,同比增長5.8%,較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全縣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53595萬元,同比增長5.8%,較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
(一)前期干旱對春耕生產影響較小,糧食持續增產。1-9月,全縣小春、大春糧食總播種面積達388936畝、總產量達121513噸,同比增長0.8%和2.1%。其中,小春糧食播種面積為143922畝、產量為21799噸,同比增0.6%和0.7%;秋收糧食播種面積為245014畝、預計產量為99714噸,同比增0.8%和2.5%。上半年局部干旱的情況從6月中旬進入雨季以來得到緩解,大春作物長勢較好。
(二)蔬菜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增強,供給充足。截至9月末,全縣蔬菜作物累計種植面積達101543畝,較上年增加1985畝,增長2.0%;蔬菜總產量116882噸,較上年增加9602噸,同比增長9.0%。各類鮮菜市場供應充足,價格波動變化不大。
(三)“非洲豬瘟”疫情對畜牧業生產造成沖擊,肉類價格上漲。1-9月,全縣生豬累計出欄274894頭,同比增長6.7%;牛出欄24162頭,同比增長6.3%;山綿羊出欄140386只,同比增長6.6 %;家禽出欄3044777只,同比增長6.7%;禽蛋產量584噸,同比增長7.7%。8月份以來,隨著“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升級,生豬出欄增幅明顯減緩,豬肉價格短期內連續大幅上漲,牛、羊、禽肉價格明顯上漲。
(四)受多樣化費需求刺激,水產品產量增加。從縣農業農村局的統計資料看,1-9月,全縣水產品產量達1579噸,同比增長14.8%。受休閑垂釣、健康養生和其他肉類產品價格上漲的刺激,漁業產品明顯增加,價格小幅上漲。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民增收仍然困難。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和農業抗御自然災害、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的現狀短期難以改變,一家一戶的傳統經營模式仍然占主導,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民增收困難。
(二)生產資料價格較高,消減農民收入。一方面,種子、飼料、化肥、燃料等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另一方面,糧食、蔬菜價格平穩,生豬價格長時間處于低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消減了農民收入。
(三)農村勞動力老化弱化,農業生產效益不高。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向非農產業、發達地區流動增加,農村勞動力老化弱化明顯,農業發展呈現停滯狀態,產業效益不高。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資源整合,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按照科學規劃,集中發展,規模推進的思路,把優先發展的有產業支撐的中心村鎮作為建設的重點,推進土地集中經營、擴大生產規模、培養新型農民,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新路、縮小城鄉差距、大力推廣農業高新技術、發展農業產業化、開展農業公益性服務,加強農業市場體系建設、全面實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生產。
(二)加強政策引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努力推進農業的產業化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發展,逐步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積極有效提供低息貼息種養殖業貸款、農業保險、糧食補貼、項目配套等一系列促進農業生產和企業發展的激勵政策、調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財政保障政策,扶強做大規模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開發高附加值的精深產品,真正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繼續爭取國家對農業發展項目,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業投入的力度,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保重點的原則,重點投向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性建設項目,投向國家及省專項匹配項目,投向州、縣制定和出臺的有關產業性扶持項目,投向服務于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的功能性建設項目,推動全縣農業和農村發展水平的整體躍升。
(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增強群眾獲得感。堅持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核心任務,把發展農村生產力與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繼續完善掛鉤聯系制度,持續帶領和幫助幫農村基層研究生產發展規劃,解決百姓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
| 上一條:武定縣2019年工業經濟運行淺析 |
| 下一條:武定縣2019年1-9月四上全部單位從業人員及工資情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