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由于受疫情的影響,一季度我縣城鄉居民收入出現了負增長,二季度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和惠民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城鄉居民收入開始由負轉正,但增幅明顯低于正常水平,三季度隨著企業等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恢復,以及兌現發放了2017年、2018年兩年綜合績效考核獎金等強有利因素的支撐,使我縣城鄉居民收支呈現出恢復性增長的良好態勢,并基本達到疫情前水平。
一、收支基本情況 (一)城鄉居民收入恢復性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前三季度,我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1元,同比增長3.7%,增幅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比全省高0.5個百分點,比全州高0.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同比增長7.9%,增幅比全國高個2.1百分點、比全省高個0.6百分點,比全州高0.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均列楚雄州第4位。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4.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二)消費支出增速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038元,同比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467元,同比增長34.7%。
二、居民收入增收特點 (一)工資性收入占比較大,貢獻率最高。一至三季度城鎮居民由于兌現發放2017、2018年度公務員、事業人員綜合績效考核獎金,而且數額較大,使得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23826元,同比增長3.9%;農村居民由于脫貧攻堅就業扶貧的進一步落實,大幅增加公益性崗位等就業機會,使得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3151元,同比增長3.2%。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2.9%、38.2%,對三季度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和1.3%,成為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增長主要拉動因素。 (二)農村經營凈收入增長遇到良好機遇。由于受疫情和縣城主城區長時間提升改造的影響,我縣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形勢不容樂觀,三季度累計經營性凈收入為1231元,同比減2.3%。但農村居民由于生豬價格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的成倍增長,并帶動其他畜產品的大幅上漲,而且一直保持高位運行到現在,使得農村經營性收入的增長遇到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三季度人均經營凈收入累計達3268元,同比增長11.9%,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占農村經營凈收入的比重達86.3%,畜牧業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拉動了農村經營凈收入的快速增長,對農村經營凈收入貢獻最大。 (三)財產凈收入穩中有增。一是隨著我縣城鎮化建設、棚戶區改造的持續推進;二是政府工投定向融資付息的繼續實施;三是脫貧攻堅大力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土地流轉的增多,使得居民家庭財產性凈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1907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71元,同比增長26%。
(四)轉移凈收入增長農村快于城鎮。城鎮居民一是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最低社會保障的人員逐步減少;二是公務員、事業人員兌現發放2017年、2018年綜合績效考核獎,個人收入所得稅增加,使得轉移性支出增加,轉移性凈收入減少(轉移性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使得人均轉移凈收入為1777元,同比增0.5%,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村居民一是脫貧攻堅各項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實到位,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及報銷醫療費增長,拉動轉移凈收入增長;二是外出從業人員寄帶回收入和贍養收入增加,使得轉移性收入達1760元,同比增長8.8%。 三、消費支出特點 三季度末,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累計支出15039元,同比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累計支出8467元,同比增長34.7%。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均呈現上漲態勢,但城鎮和農村消費需求各有不同。
(一)城鎮居民八大類支出呈現“五升三降”局面。城鎮居民在食品煙酒、生活用品及服務、其他用品及服務三個大類上消費增幅較高,分別達到35.6%、58%和391.7%;衣著類和醫療保健類保持平穩增長,增幅為7.6%和5.9%;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三大類由于受疫情的影響呈現下降。 (二)農村居民八大類消費呈現普漲格局。由于受疫情的影響,農村居民八大類支出中,除了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下降以外,其他七大類均呈上漲態勢。一季度在疫情嚴重影響下,充分體現農村自給自足優越性,二季度后,伴隨經濟活動恢復,交通、人員流動逐步正常化,農村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務消費上需求旺盛,表現出了強勁的購買力。
| 上一條:我縣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增長態勢 |
| 下一條:武定縣2020年1-9月商品市場運行情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