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征程現代化的開局之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武定縣委縣人民政府堅定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決心和干勁,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同時采取有力措施,統籌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全縣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實現持續增長。
一、農村居民收入、消費支出持續增長,增幅高于全國全省
2021年,武定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405元,同比增長12.5%,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5%)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6%)1.9個百分點,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1.9%)0.6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絕對數(11916元)相比增加148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0.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去年同期的3.3:1縮小為3.2:1,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2021年農村常住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增幅低于全國,高于全省、全州。消費支出絕對數為12379元,同比增長1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1%)2.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9%)1.9個百分點;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2.1%)1.7個百分點。
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以下特點:
(一)工資性收入平穩增長。2021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92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6.7%,同比增加213元,增長4.5%,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4.3%,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2個百分點。2021年以來,武定疫情防控扎實有效,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就業形勢逐步改善,工資性收入得到增長。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縣完成農村勞動力各類培訓9.06萬人次,累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800人次。
(二)經營凈收入占比最高,增速最快,拉動有力。2021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704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3%,同比增加1119元,增長19%,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75%,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9.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雖說豬價大幅下跌,但農村居民經營活動加速恢復,各鄉鎮特色水果蔬菜等農村產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直播帶貨、網購等新型銷售模式興起,帶動了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穩步提升。
(三)財產凈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6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0.5%,同比增加5元,增長8%,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0.3%,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0.04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存款利息收入穩定增長,加上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農村土地流轉加快,土地出租金額上漲,農民出租土地的收入隨之增加。
(四)轉移凈收入增幅在四項收入中位居第二。2021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136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0.2%,同比增加152元,增長12.5%,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0.2%,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1.3個百分點。一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持續增長,勞動報酬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家庭中外出務工人員寄回帶回收入增加。二是全縣兌現外出務工獎補193萬元,補貼人數294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8.35萬元,多補貼1593人。三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有序推進,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持續實施,最低生活保障金及養老金連年提標,充分保障了農村居民轉移凈收入的平穩增長
二、農村居民增收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就業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就業能力普遍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各行各業對技術人才和掌握技能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從目前農村居民就業現狀看,由于掌握的職業技能不夠,大多數農村居民僅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收入相對較低;由于農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職業需求而處于邊緣化。
(二)經營凈收入增長壓力較大。經營凈收入占農村居民收入較大比重,目前增長雖然呈上升態勢,但也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約,主要表現在豬價下跌、農業科技化、智能化、產業化水平不高。目前武定縣農村居民的生產經營活動相對單一,很大程度依然是靠天吃飯,農產品多了賤賣、少時第二年扎堆增種增養的循環情形較為普遍,加上今年以來豬肉和多種農副產品價格的下跌,農資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
(三)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貢獻不高。由于目前武定縣農村居民財產凈收入主要來源于土地租金及房租,轉移凈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村外出從業人員寄回帶回收入、農村養老金等收入,來源相對穩定和單一,雖然增幅不低,但絕對額較小,只能作為農民增收的有效補充,短期內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帶動能力不足。
四、促進農村居民增收建議
(一)提高培訓與指導,促進高質量穩定就業。一是加強農村居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授課工作,推動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增收,切實增加農村居民就業技能和就業面,提升就業層次。二是完善就業支持政策,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落實好財政、金融、用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形成創新帶創業、創業帶就業的格局。
(二)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村居民增收。一是持續促進農民增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村居民的工資性、經營性收入為主要著力點,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為重點,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引導農業經營規模戶將農產品進行包裝和推廣,同時通過電子商務、直播直銷等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經營性收入。二是應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農村軟硬件建設;發展縣域經濟,壯大“一村一品”等特色產業,提升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依靠科技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深入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更多優質供給以滿足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三)加強政策兜底,拓寬投資渠道。要及時兌現惠農補貼政策、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強化農村居民兜底保障。綜合考慮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等,適時調整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農村困難殘疾人補貼、城鄉居民養老金等標準,穩步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讓更多的農村居民通過銀行理財產品、基金、債券、保險等獲得股息、利息、分紅,使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更加多元化,從而增加財產性收入。
| 上一條:武定縣2022年一季度農業生產形勢穩定 |
| 下一條:武定縣城鄉居民收支實現“兩位數”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