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生產的重大決策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工作,抓緊抓實“穩糧、保煙、興林畜”等一系列工作舉措,克服新冠疫情、各類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堅持穩住農業經濟平穩發展基本盤。
一、基本情況
(一)農業經濟發展增速放緩
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285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比上半年增速下降0.4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84462萬元,同比增長4.4%;林業產值59562萬元,同比增長14.0%;畜牧業產值155737萬元,同比增長5.4%;漁業產值2207萬元,同比增長1.8%;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0885萬元,同比增長5.6%。1-9月累計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237746萬元,同比增長5.4%,增速較上半年放緩0.4個百分點。
(二)農業生產保持平穩
1.糧油菜花藥產量保持增長。初步預計,2022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12.78萬噸,同比增長2.2%。其中,夏糧實際產量211萬噸,增長0.8%;秋糧預計產量10.67萬噸,增長2.4。
前三季度,全縣收獲冬油菜籽產量0.44萬噸,同比增長2.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3.51萬噸,同比增長5.8%;鮮切花6006萬枝,同比增長53.6%;中草藥材0.77萬噸,同比增長69.2%。
2.林業生產工作持續加強。從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資料看,1-9月全縣累計完成造林3.07萬畝,是上年同期的3.8倍;完成零星植樹259.65萬株,較上年增加17.95萬株;實施森林撫育18.6萬畝較上年增加1.5萬畝;累計實現林產品采集產值27859萬元,現價同比增長18.8%。
3.畜牧業平穩發展。前三季度,全縣豬牛羊禽肉2.47噸,同比增長12.03%,其中豬肉、牛肉、羊肉、禽肉分別增長14.5%、0.3%、6.6%、13.8%,生牛奶產量增長17.2%。生豬出欄19.45萬頭,同比增長5.7%。三季度末,生豬存欄24.36萬頭,同比下降1.0%;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1.58萬頭,同比增長4.2%。
4.魚類產品產量小幅增長。從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看,前三季度,全縣水產品產量1096噸,休閑漁業產值比重接近10%,達180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傳統生產模式比重大導致農業生產競爭力較弱。受地理條件、交通區位、勞動者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全縣農業生產仍然處于較為傳統的狀況,缺乏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農業生產競爭力較弱、效益較差。
(二)豬肉價格快速上漲帶來居民生活消費壓力增加。居民消費價格調查顯示,進入7月以來,全縣豬肉價格呈現快速上漲的趨勢,截至9月末漲幅超過五成達50.3%,城鄉居民生活壓力明顯增加。
(三)外部疫情持續反復造成城鄉經濟發展緩慢。今年以來,全國疫情呈現散發多發,疫情防控工作在“外防輸入”方面壓力巨大,人、財、物等經濟要素的活動減弱,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城鄉經濟發展緩慢。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做大基礎產業、做強特色產業。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原則,有效整合耕地、氣候、物種等資源,分區分塊做大基礎產業,緊緊圍繞“兩品一標”產品,做強特色綠色產業。
(二)認真落實肉牛產業發展舉措,降低全縣農業經濟發展對豬產業的依賴。圍繞縣委研究制定的“牛七條”政策措施,著力推進肉牛產業發展,有效降低全縣畜牧業生產對生豬養殖的過渡依賴,規避“豬周期”造成的不利影響。
(三)扛牢壓實糧食安全生產責任,提早謀劃明年小春糧食生產。要抓住冬春作物輪休的有利時機,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前謀劃、合理布局明年小春糧食生產工作,堅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上一條:2022年前三季度武定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進一步縮小 |
| 下一條:武定縣2022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簡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