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兩個“五年規劃”交替的重要節點年。一年來,縣委、縣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克難奮進,全力以赴抗大旱,努力破解發展難題,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奪取了抗旱救災的全面勝利,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民生問題得到較大改善。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4087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611萬元,增長3.0%,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3708萬元,增長19.1%,拉動經濟增長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9553萬元,增長14.8%,拉動經濟增長5.1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2%、50%和41.8%,分別比上年下降8.2個百分點、上升2.4個百分點和上升5.8個百分點。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4︰30.6︰33.0。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按從業人員計算人均GDP)為12833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8606元,按公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8822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2195萬元,占GDP的比重為42.4%,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3.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7%;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0.1%;衣著價格下降0.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0.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1%;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2.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8%;居住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3.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4%。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87794人,比上年增加191人。其中:從事農業產業131559人,占70.1%,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從事非農產業56235人,占29.9%,比上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5%,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22.3%。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5821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3.84%。其中:農業產值56748萬元,增長3.31%;林業產值4860萬元,減27.92%;畜牧業產值86724萬元,增長5.29%;漁業產值766萬元,增長2.46%;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9118萬元,增長18.21%。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64474畝,比上年增加23673畝,增長6.95%。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84708畝,比上年增加24772畝,增長15.49%。其中:烤煙種植面積62260畝,增加12342畝,增長24.72%;油料種植面積23362畝,增加2258畝,增長10.7%;蔬菜種植面積91639畝,增加11354畝,增長14.14%。
全年糧食產量89521噸,比上年減收4729噸,減5.02%。其中:秋糧72682噸,增收1240噸,增長1.74%;晚秋糧食產量3651噸;夏糧13188噸,減收9620噸,減42.18%。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0000畝,森林綜合覆蓋率55.3%。
表1:主要農、林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產量(噸) |
比上年增長(%) |
水稻 |
32926 |
-9.17 |
小麥 |
6307 |
-40.11 |
玉米 |
33529 |
18.25 |
豆類 |
5216 |
-32.4 |
薯類(折糧) |
6473 |
4.84 |
烤煙 |
11124 |
34.22 |
油料 |
1587 |
-52.85 |
藥材 |
926 |
28.43 |
蔬菜 |
68140 |
-4.46 |
水果 |
10755 |
-3.36 |
板栗 |
993 |
-7.11 |
花椒 |
68 |
-6.31 |
核桃 |
431 |
54.48 |
全年肉類總產量48274噸,增長6.19%;禽蛋產量949噸,增長5.68%;蜂蜜產量122噸,減10.29%;水產品產量640噸,增長2.4%。大牲畜出欄58512頭,增長2.56%,年末存欄116278頭,增長0.37%;生豬出欄338327頭,增長8.06%,年末存欄215233頭,增長1.76%;羊出欄171554只,增長3.05%,年末存欄178658只,增長1.04%;家禽出欄4997129只,增長2.97%,年末存欄1678607只,增長3.45%。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61786畝(不含臨時性耕地),其中:水田101445畝,旱地160341畝;有效灌溉面積143141畝,農業機械總動力18399萬瓦特,增長7.5%;農用拖拉機5109臺,同比增長8.4%。農村用電量3075萬度,增長3.7%;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143噸,減0.3%;農藥施用量229噸,減9.1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201607萬元,增長20.12%。其中:國有經濟8856萬元,增長0.56%;私營經濟143106萬元,增長36.38%;個體經濟49645萬元,減6.6%。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65604萬元,增長26.91%(同口徑比),增加值2238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6025.2萬元,減39.45%;利潤總額實現3349.8萬元,減46.75%;主營業務收入實現59591萬元,同比增長32.15%。
表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名 稱 |
單位 |
產 量 |
增減(%) |
水 泥 |
噸 |
15100 |
-20.09 |
磚 |
萬塊 |
8625 |
29.80 |
瓶裝飲用水 |
噸 |
166500 |
23.33 |
白 酒 |
噸 |
3648 |
12.66 |
炸 藥 |
噸 |
11499.99 |
-4.17 |
銅 精 礦(金屬噸) |
噸 |
1571.33 |
14.45 |
鐵 礦 石(原礦) |
噸 |
1359208.9 |
-10.32 |
鐵 礦 石(精礦) |
噸 |
66861.68 |
-25.7 |
鈦 精 礦 |
噸 |
185113 |
-17.91 |
鈦 白 粉 |
噸 |
2164 |
27.82 |
木 紋 石(板材) |
平方米 |
720200 |
73.54 |
木 紋 石(荒料) |
立方米 |
20186 |
-43.5 |
高 鈦 渣 |
噸 |
43998.21 |
51.19 |
全縣25個(含外地20個)資質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40040.2萬元,比上年增長27.48 %,實現利潤1424.8萬元,增長66.86%,實現稅金479.3萬元,增長329.4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012萬元,比上年增長33.87%。其中:城鎮投資82460萬元,增長42.28%;農村投資31083萬元,增長40.41 %;農村私人投資12859萬元,增長27.92%;房地產投資20610萬元,增長4.78%。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9759萬元,增長91.46%。房屋竣工面積464208平方米,減1.1 %。商品房銷售額16766萬元。其中,期房銷售額14201萬元,占商品房銷售額的84.7%。建筑工程投資81407萬元,增長28.02%;安裝工程投資5405萬元,增長21.9%;在城鎮投資中,國有單位投資60281萬元,增長27.05%;非國有單位投資27418萬元,增長160.93%。全年新增固定資產53716萬元,比上年減0.16%。新開工項目106個,比上年增長1.12倍。
五、國內外貿易及招商引資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752.9萬元,比上年增長20.09 %。按城鄉分,城鎮實現39070.5萬元,增長21.27%;鄉村實現20682.4萬元,增長17.93%。按經濟類型分,公有經濟實現4901.9萬元,減17.83%,其中:國有經濟實現1715.4萬元,減61.99%;非公有經濟實現54851萬元,增長25.26%。非公有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91.8%,比上年上升3.8個百分點。
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5個,累計到位資金67924萬元,同比增長30.4%。其中:省外資金11794萬元,省內州外資金56130萬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669.897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289.19萬人,增長58.5%;客運周轉量9105萬人公里,增長9.5%;貨運量62.4萬噸,減2 %;貨運周轉量6461萬噸公里,增長4.6 %。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807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29萬元,增長25.36%。年末擁有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123782部,戶均1.6部,其中:移動電話用戶達102999戶,互聯網用戶達8290戶。
全年共接待游客90.4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17%,實現旅游總收入31248.84萬元,增長44.43%。其中:獅子山景區接待游客31.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39.8萬元,同比分別減7.55%和5.22%。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0606萬元,比上年增收6891萬元,增長29.06%。其中:上劃中央“兩稅”收入8615萬元,增長15.59%;上劃中央和省級所得稅收入2407萬元,增長20.17%;上劃省級耕地占用稅85萬元,同比增長1.83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9499萬元,增長37.04%。地方一般預算支出82312萬元,增長8.09%。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78488萬元,同比增長16.4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71680萬元,增長28.24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73644萬元,增長22.2%。
全年縣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758萬元,已決賠款1614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縣在校學生40639人,專任教師2510人。其中:普高在校學生3483人,專任教師172人;初中在校學生10839人,專任教師971人;小學在校學生21830人,專任教師1303人;幼兒園在校學生3879人,專任教師103人。
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32%。
全年上報省州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0項,其中:省級立項3項,州級立項4項。受理專利申請8件,批準專利8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藏書量11萬冊,電視覆蓋率98.8%,廣播覆蓋率97.7%。
全縣醫療機構16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2個,鄉鎮衛生院1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1個,衛生監督所1個,民營醫院1個。有衛生技術人員56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61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29張,其中縣級醫療機構床位517張。
全年體育健兒參加州級及以上體育競技比賽獲得獎牌50枚,其中:金牌21枚、銀牌16枚、銅牌13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扶貧和社會保障
據統計,全縣常住人口28.05萬人,出生率11.76 ‰,死亡率7.33 ‰,自然增長率為4.43‰。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縣總人口273340人,比上年增加588人。其中:農業人口248302人;非農業人口25038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148905人,占總人口的54.48%,其中彝族人口85345人,占總人口的31.2%,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7.3%。百人以上少數民族有彝族(85345人)、傈僳族(31168人)、苗族(22758人)、傣族(7457人)、回族(1008人)和哈尼族(750人)。全年出生人口5879人,死亡人口5600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4。
全縣年末在崗職工人數10245人,工資總額27572萬元,職工年平均工資26850元,比上年增長9.7%。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23元,比上年增加365元,增長12.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18元,比上年增加1279元,增長9.3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 52.8%,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0.58%。年末全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4.2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4平方米。
全年共投入扶貧資金6609萬元,完成58個整村推進,搬遷83戶356人,解決人畜飲水3200人、4600頭。年末低收入人口134648人。
參加養老保險職工3724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6627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1205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4261人,參合率達93.76%。
全年有8990戶24928人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其中:城鎮3971戶7705人,農村 5019戶17223人。民政優扶革命傷殘軍人107人、在鄉復員軍人419人。有養老院11個,收養515人。
注:1、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達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
4、有資質建筑企業是指資質在四級以上在我縣從事建筑施工的企業;
5、全縣常住人口為初步預測數,最終以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數為準。
| 上一條:武定縣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下一條:武定縣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