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建黨90周年和“十二五”開局之年。一年來,縣委、縣人民政府緊緊圍繞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部署,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集中精力抓落實、全力以赴促發展,克服了持續干旱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從緊等不利影響,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實現的“十二五”開門紅。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9444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150萬元,增長8.0%,拉動經濟增長2.9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92012萬元,增長19.0%,拉動經濟增長5.8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95278萬元,增長14.3%,拉動經濟增長4.76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1.6%、43.1%和35.3%,分別比上年上升13.4個百分點、下降6.9個百分點和下降6.5個百分點。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4︰31.2︰32.4。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按從業人員計算人均GDP)為15666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0758元,按公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0747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3869萬元,占GDP的比重為42.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3.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0%;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0.9%;衣著價格下降0.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7%;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0.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8%;居住價格上漲3.0%。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3.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16.7%。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88093人,比上年增加299人。其中:從事農業產業131176人,占69.7%,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從事非農產業56917人,占30.3%,比上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5%,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23.1%。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9279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8.55%。其中:農業產值74054萬元,增長12.6%;林業產值6269萬元,增長11.44%;畜牧業產值99687萬元,增長4.09%;漁業產值875萬元,增長3.39%;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1910萬元,增長24.56%。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61479畝,比上年減少2995畝,減0.8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84240畝,比上年減少468畝,減0.25%。其中:烤煙種植面積61011畝,減少1249畝,減2.01%;油料種植面積20386畝,減少2976畝,減12.74%;蔬菜種植面積93907畝,增加2268畝,增長2.47%。
全年糧食產量97539噸,比上年增收8018噸,增長8.96%。其中:秋糧68864噸,減收3818噸,減5.25%;晚秋糧食產量4192噸,增收541噸,增長14.82%;夏糧24483噸,增收11295噸,增長85.65%。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1000畝,森林綜合覆蓋率55.3%。
表1:主要農、林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產量(噸) |
±% |
水稻 |
30732 |
-6.66 |
小麥 |
11391 |
80.61 |
玉米 |
32252 |
-3.81 |
豆類 |
9029 |
73.10 |
薯類(折糧) |
7508 |
15.99 |
烤煙 |
11140 |
0.14 |
油料 |
2881 |
81.54 |
藥材 |
490 |
-47.08 |
蔬菜 |
82740 |
21.43 |
水果 |
11406 |
6.05 |
板栗 |
1056 |
6.34 |
花椒 |
71 |
4.41 |
核桃 |
516 |
19.72 |
全年肉類總產量50607噸,增長4.83%;禽蛋產量1045噸,增長10.12%;蜂蜜產量90噸,減26.23%;水產品產量662噸,增長3.4%。大牲畜出欄59908頭,增長2.39%,年末存欄117141頭,增長0.74%;生豬出欄360670頭,增長6.6%,年末存欄233052頭,增長8.28%;羊出欄174214只,增長1.55%,年末存欄185015只,增長2.98%;家禽出欄5126060只,增長2.58%,年末存欄1743361只,增長3.85%。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61786畝(不含臨時性耕地),其中:水田101445畝,旱地160341畝;有效灌溉面積143141畝,農業機械總動力20017萬瓦特,增長8.8%;農用拖拉機5352臺,同比增長4.76%。農村用電量3272萬度,增長6.4%;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784噸,增長4.9%;農藥施用量231噸,增長0.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280290萬元,增長39.03%。其中:國有經濟8334萬元,下降5.9%;私營經濟210511萬元,增長47.1%;個體經濟61445萬元,增長23.77%。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84237萬元,增長42.6%(同口徑比),增加值2522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0.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8244萬元,增長34.06%;利潤總額實現4339萬元,增長16.8%;主營業務收入實現72032萬元,增長31.06%。
表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名 稱 |
單位 |
產 量 |
±% |
水 泥 |
噸 |
50530 |
12.04 |
磚 |
萬塊 |
11002 |
27.56 |
瓶裝飲用水 |
噸 |
268000 |
60.96 |
白 酒 |
噸 |
3369 |
-7.65 |
炸 藥 |
噸 |
11999 |
4.34 |
銅 精 礦(金屬噸) |
噸 |
1189 |
-24.32 |
鐵 礦 石(原礦) |
噸 |
2850253 |
109.7 |
鐵 礦 石(精礦) |
噸 |
28915 |
-56.75 |
鈦 精 礦 |
噸 |
270438 |
46.09 |
鈦 白 粉 |
噸 |
1579 |
-27.03 |
木 紋 石(板材) |
平方米 |
722000 |
0.25 |
木 紋 石(荒料) |
立方米 |
0 |
- |
高 鈦 渣 |
噸 |
53208 |
20.93 |
全縣19個(含外地12個)資質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52250.7萬元,比上年增長30.5 %,實現利潤1847萬元,增長29.63%,實現稅金412.4萬元,增長28.3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117萬元,比上年增長52.45%。其中:城鎮投資114777萬元,增長39.19%;農村投資41421萬元,增長33.26 %;農村私人投資17661萬元,增長37.34%;房地產投資50258萬元,增長143.85%。其中:商品住宅投資34273萬元,增長73.46%。房屋竣工面積483621平方米,增長4.18 %。商品房銷售額49105萬元,其中,期房銷售額47171萬元,占商品房銷售額的96.06%。建筑工程投資120477萬元,增長47.99%;安裝工程投資15717萬元,增長190.79%;在城鎮投資中,國有單位投資73277萬元,增長21.56%;非國有單位投資41500萬元,增長51.36%。全年新增固定資產92523萬元,比上年增長72.24%。新開工項目95個,比上年減10.38%。
五、國內外貿易及招商引資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10.9萬元,比上年增長20.2 %。按城鄉分,城鎮實現52624.8萬元,增長20.4%;鄉村實現23086.1萬元,增長19.74%。按經濟類型分,公有經濟實現5250.2萬元,減2.52%,其中:國有經濟實現4954.2萬元,減3.76%;非公有經濟實現70460.7萬元,增長22.32%。非公有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93.1%,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
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64個,累計到位資金103290萬元,同比增長52.1%。其中:省外資金30521萬元,省內州外資金72769萬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669.897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315.21萬人,增長8.97%;客運周轉量9967萬人公里,增長9.5%;貨運量186.7萬噸,增長1.99倍;貨運周轉量21734萬噸公里,增長2.53倍。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171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86萬元,增長13.55%。年末擁有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166680部,戶均2.13部,其中:移動電話用戶達149570戶,互聯網用戶達18136戶。
全年共接待游客104.7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8%,實現旅游總收入36540.97萬元,增長16.94%。其中:獅子山景區接待游客40.79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59.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8.68%和8.34%。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2181萬元,比上年增收11575萬元,增長37.82%。其中: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0566萬元,增長22.65%;上劃中央和省級所得稅收入3797萬元,增長57.75%;上劃省級耕地占用稅262萬元,同比增長2.08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7556萬元,增長41.32%。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08769萬元,增長32.14%。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346766萬元,同比增長24.5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13973萬元,增長24.72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7858萬元,增長19.7%。
全年縣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533萬元,已決賠款2125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縣在校學生40627人,專任教師2516人。其中:普高在校學生3503人,專任教師291人;初中在校學生10313人,專任教師742人;小學在校學生21168人,專任教師1318人;幼兒園在校學生4777人,專任教師113人。
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89%。
全年上報省州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0項,其中:省級立項1項,州級立項5項。受理專利申請16件,批準專利14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藏書量11.5萬冊,電視覆蓋率96.8%,廣播覆蓋率96.6%。
全縣醫療機構18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4個,鄉鎮衛生院1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1個,衛生監督所1個。有衛生技術人員63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43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879張,其中:縣級醫療機構床位677張。
全年體育健兒參加州級及以上體育競技比賽獲得獎牌68枚,其中:金牌42枚、銀牌6枚、銅牌10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扶貧和社會保障
據統計,全縣常住人口27.53萬人,出生率11.67 ‰,死亡率6.98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69‰。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縣總人口274598人,比上年增加1258人。其中:農業人口254168人;非農業人口20430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151053人,占總人口的55.01%,其中:彝族人口86404人,占總人口的31.5%,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7.2%。百人以上少數民族有彝族(86404人)、傈僳族(31609人)、苗族(23143人)、傣族(7586人)、回族(1013人)、哈尼族(781人)和白族(151人)。全年出生人口2648人,死亡人口1638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4。
全縣年末在崗職工人數10392人,工資總額30853萬元,職工年平均工資30045元,比上年增長11.9%。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56元,比上年增加633元,增長19.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6元,比上年增加1868元,增長12.4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 56.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9.02%。年末全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5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4.5平方米。
全年共投入扶貧資金6544萬元,完成80個整村推進,搬遷98戶350人,解決人畜飲水3400人、4800頭。年末低收入人口223200人。
參加養老保險職工5917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4011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12106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6989人,參合率達97.48%。
全年有10724戶28702人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其中:城鎮4745戶9748人,農村 5979戶18954人。民政優扶革命傷殘軍人110人、在鄉復員軍人384人。有養老院11個,收養571人。
注:1、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
4、有資質建筑企業是指資質在三級以上在我縣從事建筑施工的企業。
| 上一條:武定縣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下一條:武定縣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