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武定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有關部門:
《武定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已經十四屆縣委第106次常委會會議、十七屆縣人民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將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1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武定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以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關于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有關要求,加快推進武定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特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保持全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武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統籌謀劃好武定縣國土空間頂層設計,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多彩羅婺·幸福武定”。
二、基本原則
(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從自然資源環境稟賦和生態安全出發,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明確禁止和限制大規模、高強度開發建設地區,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堅持城鄉建設用地緊約束,倒逼城鎮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推動形成武定縣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
從區域視角謀劃武定縣的功能定位,加強縣域內生態共保、環境共治、設施共享、產業共興;融入滇中,推進城鎮和滇中都市圈的協同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
(三)以人為本,提升品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保障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供給,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供空間保障;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社區生活圈,保障安全性、提供便利性、增加健康性,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四)傳承文化,彰顯特色
充分認識武定縣自然與人文稟賦,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自然山水格局,延續文脈,突出縣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因地制宜,體現城的繁榮、鎮的舒適、村的恬淡,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五)智慧驅動,技術創新
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不斷更新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數據和規劃實施監測數據,提高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時效性。利用信息化網絡技術推進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共享共建,完善縣級與省級、州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接口及終端,形成省—州—縣三級統籌協同系統,充分利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強化大數據分析對規劃方案的決策支撐作用,提升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六)公眾參與,共建共治
健全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堅持開門做規劃,加強部門協作,發揮好各相關領域專家的作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建立部門協同實施機制,加強規劃實施中的社會監督。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基礎調研
收集整理涉及武定縣的有關國家、省、州重大戰略、支持政策;收集整理相關部門有關基礎數據和規劃,通過座談調研各部門對武定縣發展戰略和目標定位、空間需求,廣泛征求武定縣國土空間規劃的意見及建議;對各項基礎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初步分析。
(二)基礎研究
1.現狀評估和風險評估(雙評估)
從武定縣的自然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研判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的現狀特征、發展趨勢,總結經驗和存在問題;研判武定縣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水環境及水資源安全、地質環境安全等的風險;對現行的縣級各類空間規劃的實施情況開展評估工作,總結各類規劃實施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初步提出規劃的對策及建議。
2.鄉村振興和村莊布局專題研究
按照省級統籌安排、州(市)督導、縣(市、區)落實的要求,在武定縣1252個村摸底評估及類型劃分的基礎上,結合武定縣鄉村振興實際要求,開展武定縣村莊布局專題研究。
3.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專題
在州級雙評價和縣級雙評估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以產定城、以效益定城、以人定城和以水定城的要求,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等空間規劃,劃定武定縣縣城和建制鎮的開發邊界。
4.相關專題研究
按照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國土空間規劃的任務和內容,結合武定縣實際,深入研究涉及武定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戰略性、全局性問題,暫定開展《武定縣人口及城鎮化發展、現代產業發展與用地發展趨勢關系研究》《空間規劃目標指標體系與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專題研究》《武定縣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專題研究》3項相關專題研究,為規劃編制提供政策性、基礎性支撐。
(三)方案編制
1.確立目標與戰略
落實國家、省、州重大戰略部署,綜合考慮主體功能定位,合理確定城市性質,制定武定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
落實新發展理念,立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安全的角度,從底線管控、結構效率、生活品質三方面,提出規劃量化指標,并因地制宜增加相應的特色指標。
按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從武定縣的自然資源稟賦分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重大問題、面臨挑戰與機遇,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戰略要求,合理確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戰略,處理好保護和開發關系。
2.區域協同發展
落實國家、云南省和楚雄州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和武定縣的發展要求,重點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務設施均衡配置、人口及產業密集區域的協同規劃建設。
3.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根據武定縣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需求,可補充劃定歷史文化保護、主要河湖水系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廊道等相關控制線。
在底線約束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武定縣的自然資源稟賦,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等保護類要素管理的要求以及城鄉、產業、交通等發展類要素整體布局需求,構建武定縣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生態格局、農業格局、城鄉發展格局,并劃分國土規劃分區和管控規則。
4.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
落實楚雄州規劃指標,結合整體空間格局優化要求,明確主要用地和預期性指標。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統籌各類資源要素總量、結構與布局,提出國土空間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重點、方向及時序安排。
在明確國土空間結構調整和優化導向的基礎上,明確水、耕地、林草、礦產等重點資源的空間布局和管控規則,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明確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潛力、目標和空間布局。
5.城鎮發展重點區域空間布局
在城鎮開發邊界劃定的區域內,綜合考慮行政管理、自然地理邊界和區域交通走廊等因素,劃定城鎮發展重點區域,確定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結構。
綜合考慮武定縣城市的地域特點、特色資源和城市功能布局,確定城市設計重點控制區,開展包含城市風貌、藍綠網格、景觀框架、公共空間體系的城市總體設計;開展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務為重點的高品質社區建設布局、城市更新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布局研究。
6.綜合交通體系
立足武定縣交通目前存在的問題,合理確定未來綜合交通體系發展目標、戰略和布局,構建區域一體、城鄉協同的區域交通網絡、城鄉綜合交通設施布局。
7.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合理布局城鄉市政基礎設施
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明確防災減災目標、設防標準、防災分區,提出各類主要防災基礎設施和應急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方案,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韌性應急能力。
合理布局城鄉供水、污水、能源、垃圾等重大市政工程,統籌城鄉各類市政基礎設施及主要線網布局,統籌各類廊道布局和控制要求。
8.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
明確縣域范圍內歷史文化保護的重點區域,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框架,提出整體保護各類歷史環境和人文景觀的要求及措施;塑造多層次城鄉風貌特色,明確整體城鄉風貌定位,營造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明確城鄉風貌特色分區,提出各分區指引,注重城鄉風貌特色的差異性。
9.統籌推進國土空間綜合整治修復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提升縣域各類空間品質和功能,統籌各類國土空間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確定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的目標任務、重點區域和重大工程布局。
10.完善規劃實施政策保障機制
圍繞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生態保育等多個領域研究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激勵約束等機制,制定差異化的指標體系、配套政策和考核機制,確保規劃空間管制目標的落實;研究規劃的修改調整機制,實現“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
11.充分利用省、州兩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依托云南省、楚雄州現有的業務協同平臺以及即將構建和完善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完善武定縣終端訪問接口和功能,形成省—州(市)—縣市三級統籌協同系統,滿足與“省級工建項目審批系統”串聯和無縫對接的要求;強化大數據分析對規劃方案的決策支撐作用,提升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四、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范圍為武定縣全域。規劃期限2020—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五、進度安排
計劃于2020年12月形成正式成果報州人民政府審批,國家、省級對編制時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一)前期籌備階段(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
2019年11月至12月,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規劃編制專班,確定協同辦公場所。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落實工作經費,確定規劃編制單位為由本土一流的土地規劃和城鄉規劃聯合體為編制單位,適時召開編制工作動員部署會,開展相關基礎資料收集和調研活動,提出規劃編制思路。
(二)基礎研究階段(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
2019年12月,啟動武定縣雙評估、城鎮開發邊界劃定以及村莊布局3個必選專題的研究工作,同時開展相關專題研究。
2020年4月,完成3個必選專題征求意見稿,報請縣委、縣人民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征求意見。
2020年5月,按照縣級審查意見,完成3個必選專題的送審稿;完成其他3個基礎研究專題征求意見稿,報請縣委、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
2020年6月,完成6個基礎研究專題的整合及修改完善,并提出規劃初步方案。
2020年7月,完成規劃初步方案的首輪縣級部門意見征求,并根據反饋意見,完成規劃方案修改,并完成第二輪意見征求,形成包括規劃文本、圖集的中期成果。
(三)規劃編制及審查階段(2020年7月至11月)
按照楚雄州分解下達給武定縣的各項指標,完善中期成果,提請縣委、縣人民政府,修改完善后形成州級送審稿。
(四)規劃報批階段(2020年12月)
形成包括規劃文本、說明、圖集、數據庫、附件和專題研究成果等內容的正式成果上報州人民政府審批后報省自然資源廳備案入庫。
六、工作成果
(一)形成規劃文本
包括現狀分析與風險識別、規劃戰略與目標、主體功能分區和管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城鎮發展重點區域布局、綜合交通體系、城市總體設計、國土綜合空間綜合整治修復等內容的規劃文本。
(二)形成規劃圖集
編制形成包括國土空間現狀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國土空間“三條控制線”規劃圖、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規劃圖、城鎮(村)體系規劃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圖、市政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圖、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圖、城鎮發展重點地區空間布局規劃圖、城市“四線”控制圖、綠地與公園體系規劃圖、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圖、市政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圖、住房與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圖、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城市空間形態控制圖等規劃圖件的圖集。
(三)形成規劃說明
包括規劃編制基礎、技術分析、規劃目標定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規劃協調銜接等內容。
(四)形成專題研究成果
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形成專題研究成果,為規劃編制和實施提供支撐
(五)建立工作檔案
收集整理規劃編制過程中形成的工作報告、基礎資料、會議紀要、部門意見、專家論證意見、公眾參與記錄等,形成規劃編制檔案資料。
(六)建立規劃數據庫
整合梳理現狀及規劃階段各類相關數據,按照國家和云南省的數據庫建設標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包括各類文字報告、圖件及柵格、矢量數據和附件。
(七)完善縣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及監測評估接口及終端
依托2017年啟動建設的武定縣多規合一規劃編制信息平臺和省、州現有的業務協同平臺以及即將構建和完善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整合現有空間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完善縣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及監測評估接口及終端??h級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建設沿用原多規合一規劃編制信息平臺硬件設施,爭取節約投資。
(八)建立規劃實施機制
研究建立適合武定縣實際的國土空間規劃規劃評估修改、實施檢測、績效考核等方面的規劃實施機制。
七、組織保障
(一)加強工作組織領導。成立武定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縣自然資源局領導為副組長,縣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審定工作方案和規劃成果,落實工作經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自然資源局,負責日常工作。
(二)成立規劃編制工作專班及日常工作機構。由縣自然資源局牽頭,聯合縣相關部門,組成規劃編制辦公室,形成協作聯動工作機制,負責組織開展規劃編制的具體工作,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對各類問題進行協調。同時,聘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參與到規劃編制工作中,對重大問題進行把關、指導,確保規劃編制進度和成果質量。
(三)成立規劃技術團隊。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充分發揮各領域專家作用,加強咨詢論證。通過政府采購招標選擇省內一流的技術團隊承擔具體的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編制技術團隊由具有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豐富編制經驗的技術單位聯合體組成。
(四)加強公眾參與。堅持開門編規劃,充分吸納武定縣本土特色,建立多方協商,共謀、共建、共治的公眾參與模式,加強宣傳,通過縣內主流媒體,適時宣傳規劃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進展和重要成果,增加規劃工作的透明度,爭取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五)經費保障?!兑巹潯肪幹乒ぷ鹘涃M包括專題研究、規劃編制費用及縣級信息平臺接口及終端建設等所需必要經費,由縣級財政據實予以安排。
(六)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主動向省自然資源廳和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匯報對接,及時向省州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告專題研究、技術規程、規劃編制、政策制定等工作重要環節的階段性成果。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建立縣、鄉聯動機制,合力推進規劃編制工作。
八、任務分工
規劃編制由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縣級相關部門參與,共同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縣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規劃編制工作團隊,技術團隊,組織開展規劃編制和專題研究以及成果論證、上報審批工作;收集所涉及資料,建立資料共享機制,統籌編制過程的實時反饋與評估;統籌安排落實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工作。
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提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重點項目、區域、經濟發展定位等資料;負責提供能源發展和能源保障等資料;負責能源項目用地協調論證及用地需求預測工作。
縣工業信息化商務科學技術局:負責提供工業園區發展用地預測、工業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等資料;負責提供專業市場及物流園區規劃數據資料;負責商務項目用地的協調論證及用地需求預測工作。
縣公安局:負責提供2009—2019年人口及其變動情況年報、進城落戶人口數據,各民族人口數量與空間分布等數據。
縣財政局:負責落實規劃編制各項工作經費,配合縣自然資源局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及時籌措下達規劃編制工作經費。
州生態環境局武定分局:負責提供生態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數據資料;安排專人參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評估論證、優化調整和國土空間規劃成果論證工作。
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提供住房保障方面的資料數據、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資料;安排專人參與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和國土空間規劃成果論證工作。
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全縣交通運輸規劃用地預測及交通運輸項目用地協調論證工作,提供項目用地需求資料。
縣農業農村局:負責提供鄉村振興相關規劃、政策資料,全縣農業生產用地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地預測資料;安排專人參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方案論證和國土空間規劃成果論證工作。
縣水務局:負責提供全縣水利設施發展規劃用地預測以及水利設施項目用地的協調論證工作;提供水利設施用地需求、水土流失治理規劃等資料。
縣文化和旅游局:負責提供旅游發展規劃、文物保護規劃資料數據;負責旅游、文化項目用地協調論證及用地需求預測工作。
縣衛生健康局:負責提供人口數據及人口發展規劃資料。
縣應急管理局:負責提供應急管理、綜合防災規劃資料;參與協調防災減災規劃編制。
縣林業和草原局:提供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退耕還林規劃、自然保護地規劃、森林資源調查成果等資料;負責林業產業用地協調論證及用地需求預測工作;安排專人參與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和國土空間規劃成果論證工作。
縣統計局:負責提供人口普查資料、農業普查資料、經濟普查資料等。
其他相關部門:負責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工作配合與資料收集提供,完成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安排的工作任務。
附件:1.武定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
2.專題研究簡介
附件1
武定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要求,為做好我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決定成立武定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一、領導小組組成人員
組 長:李 堅 中共武定縣委副書記、縣長
常務副組長:文金華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張順猷 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成 員:陶光建 縣發展改革局局長
周清祥 縣工信商務科技局局長
陳正恒 縣公安局副局長
龔世雄 縣財政局局長
李星詳 州生態環境局武定分局局長
鄭 鈞 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饒正琨 縣交通運輸局局長
張建云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
徐 強 縣水務局局長
章艷波 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楊 艷 縣衛生健康局局長
李 輝 縣應急局局長
楊 恒 縣林草局局長
李春云 縣統計局局長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張順猷同志兼任,人員由縣自然資源局規劃股人員組成。
二、工作職責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統籌協調我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研究解決我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的重大問題。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會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職責:根據各自職能職責,協助開展專題研究和規劃編制,提供涉及空間規劃和布局的相關數據、資料等;審核審定主管范圍內空間規劃數據銜接情況,出具審核審定意見書。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自本通知下發3個工作日內向縣自然資源局辦公室報送1名分管領導作為工作聯絡員(聯系人:李保國,聯系電話:6034909)。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工作如有變動,由相應崗位人員自行遞補,并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不再另行發文。該項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自行撤銷。
附件2
專題研究簡介
一、武定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現狀評估與風險評估
綜合把握武定縣自然人文稟賦和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總體狀況,分析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的歷史沿革、現狀特征、發展趨勢,識別發展階段特征和存在問題;研判氣候變化、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水安全、地質安全等方面的風險隱患;對現行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鄉規劃等縣級空間類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總結各類規劃實施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初步提出規劃的對策及建議。
二、武定縣鄉村振興和村莊布局研究
結合武定縣域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銜接落實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提升、脫貧攻堅、生態保護、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建設等要求,開展武定縣域村莊布局專題研究。
三、武定縣城鎮開發邊界劃定研究
在州級雙評價和縣級雙評估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以產定城、以效益定城、以人定城和以水定城的要求,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等已有空間規劃,劃定武定縣縣城和建制鎮的開發邊界。
四、武定縣人口及城鎮化發展、現代產業發展與用地發展趨勢關系研究
分析武定縣產業發展現狀、空間分布,研判國內外產業發展形勢,明確新時代武定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方案及配套政策;結合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產業基礎和國家產業導向等,提出武定縣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和配套空間引導政策。
基于國家和省的新型城鎮化相關戰略,研究武定縣規劃期內人口分布、城鎮化格局的發展趨勢,解構其與土地供應的關系,對規劃期末的各縣市城鎮人口進行預測,并據此測算土地供應總量和結構。
五、武定縣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專題研究
研究明確武定縣森林、水、耕地、濕地等各類生態資源的核心指標、空間需求和管控要求;研究武定縣生態、城鎮、農業等不同類型空間存在的生態環境和糧食安全問題,確定國土綜合整治的重點區域、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圍繞獅子山自然保護區、金沙江流域和勐果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和修復,確定修復類型、程度和空間分布,提出修復目標和任務。
六、武定縣空間規劃目標指標體系與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專題研究
在落實國家、省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及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目標基礎上,以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為引領,研究武定縣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約束、國土空間保護、空間利用效率、生態整治修復等方面2025、2035年分階段規劃目標和約束性、預期性指標,并將主要指標分解到11個鄉鎮,重要指標展望至2050年。
充分利用省、州兩級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完善武定縣國土空間信息平臺接口和終端,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構建空間數學模型,監測城市活動,構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系統,有效支撐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全過程,全面提升國土空間大數據集成能力、規劃編制智能分析能力、治理實施網絡驅動能力、監測評估精準能力。
| 上一條:武定縣人民政府關于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
| 下一條: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縣人民政府領導成員工作分工調整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