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農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處理、供電和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資金投入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等原因,農村基礎設施總體上仍比較薄弱,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以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為目標,以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為突破口,明確各級政府事權和投入責任,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投融資模式,加大建設投入,完善管護機制,全面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17號);2017年7月,省政府印發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17〕78號);2018年1月,州政府印發了《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楚政辦發〔2018〕4號)。根據有關指示要求,我縣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州文件精神,并結合我縣實際,縣發改局起草了《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并分別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相關部門意見,經對國家最新投融資政策規定界線、責任措施等內容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送審稿)》報政府常務會審定后,經進一步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武政辦發〔2018〕4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分為5部分:文稿主要闡述了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主要目標、方式,完善深化農村基礎設施的管護機制和產權、價格改革、政策保障措施等,到2020年基本形成投資主體多元、融資渠道多樣、充滿活力的投融資體制,逐步建立市場運作、專業高效的建管機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體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文稿共25條,主要內容與省政府文件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為發揮縣級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的主觀能動作用,在責任單位上增加了各鄉鎮人民政府職責。同時,在“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新格局,健全投入長效機制”部分增加了部分縣級職能部門和省州駐武單位職責。
(一)總體思路
1.指導思想;
2.基本原則;
3.主要目標。
(二)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新格局,健全投入長效機制
1.建立健全分級分類投入體制;
2.建立完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3.創新政府投資支持方式;
4.加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5.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
6.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7.強化國有企業社會責任;
8.引導社會各界積極援建。
(三)建立完善建設管護機制,保障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1.完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機制;
2.深化農村供水設施產權制度改革;
3.理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管理體制;
4.推進農村電力管理體制改革;
5.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
6.完善項目管理和績效評價體系。
(四)健全定價機制,激發投資動力和活力
1.合理確定農村供水價格
2.探索建立污水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
3.完善輸配電價機制
4.推進農村地區寬帶網絡提速降費。
(五)保障措施
1.強化規劃引領作用
2.完善相關政策制度
3.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4.加強部門協作配合。
| 上一條:解讀《楚雄州中彝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
| 下一條:武定縣農業局政府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