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武定縣“十四五”林業和草原發展規劃(2021—2025)》(以下簡稱《規劃》)。為了便于各級各部門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執行,現就《規劃》作如下解讀:
一、《規劃》起草背景和過程
(一)起草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念,明確提出了森林和草原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碳達峰碳中和為林草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林草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林業和草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林草部門是生態保護修復的主力軍。我縣森林資源豐富,根據最新的國土“三調”成果數據,全縣林地面積311.55萬畝、草地面積13.22萬畝、濕地面積0.67萬畝,林草濕面積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65.3%,林業草原具有良好的發展條件。“十三五”期間,我縣林草工作成效明顯,成績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林草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十四五”是全縣林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根據《武定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省州林業草原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結合武定林草實際,制定本規劃。
(二)起草過程。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縣林草局于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完成規劃前期研究,形成規劃基本思路,并擬定規劃提綱。2021年6月形成規劃框架,經多次召開局務會、黨組會集體討論后,于12月形成規劃初稿。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智榮牽頭下,4次征求鄉鎮和部門意見建議,并組織專家進行縣級技術審查,反復修改完善后形成《武定縣“十四五”林業和草原發展規劃(2021—2025)(送審稿)》,經十八屆縣人民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審定并發文。
二、《規劃》起草的總遵循
《規劃》起草過程中,在大原則和大方向的把握上,做到了“三個全面貫徹”、“四個緊密結合”、“四個全面堅持”的總遵循。
“三個全面貫徹”。第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第二,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關于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兩王國一花園”重要講話精神;第三,全面貫徹落實省州縣黨委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林草工作等重大戰略和決策部署。
“四個緊密結合”。第一,與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等政策相結合;第二,與省州林草主管部門“十四五”林業草原發展規劃緊密結合;第三,與《武定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相結合;第四,與縣級其他專項規劃相結合。
“四個全面堅持”。第一,全面堅持近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相結合;第二,全面堅持質量優先與量質并進相同步;第三,全面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第四,全面堅持規劃設計與落地實施相協調。
三、《規劃》的框架結構
(一)文本結構。《規劃》共四章22節。主要由規劃背景、總體思路、主要建設任務、保障措施和相關附件組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縣生態安全體系更加完備、林業產業體系更加高效、生態文化體系更加繁榮,森林覆蓋率達54.63%以上(說明:國土“三調”數據融合前,我縣的森林覆蓋率為64.89%,2025年計劃達66%;與國土“三調”數據融合后,按照現行森林資源監測方法測算,全州森林覆蓋率降低10%左右,我縣降了10.37%,為54.52%。全州林草“十四五”發展規劃均使用國土“三調”融合后的數據,我縣增量和減量基本平衡,故增長較小,但不會減少),蓄積量達1148.06萬立方米,林地保有量310.87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0%,濕地保護率達80%,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保護穩定在90%,林業總產值達19.27億元。
(三)主要任務。“十四五”期間,林業草原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實施六大工程項目。一是林業改革項目;二是林業生態修復重點工程項目;三是林業產業建設項目;四是森林資源管理及林政執法體系建設項目;五是林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項目;六是林業科技支撐項目。六大工程項目涵蓋林業改革、生態修復、產業建設、資源管理、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種苗保障、基礎設施及能力建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等九個方面,并細化為78個子項目。按照“跳起摸高”要求,六大工程項目概算總投資168.0998億元,其中:政府投資92.8254億元、自籌及其他資金75.2744億元。
(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堅持依法治林;三是全面推行林長制;四是加大項目爭取力度;五是增加林業科技投入;六是加大宣傳教育。
| 上一條:圖解《武定縣“十四五”林業和草原發展規劃(2021—2025)》 |
| 下一條:解讀《武定縣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