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應急管理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2022年度)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
1.主要職能職責
(1)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各鄉鎮、各部門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減災救災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2)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組織編制縣級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重點工程和應急避難設施建設。
(3)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工作,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
(4)依法組織指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組織協調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工作。
(5)統一協調指導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推進指揮平臺對接,銜接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6)統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組織消防、森林和草原火災撲救、抗洪搶險、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等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負責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指導各鄉鎮應急救援力量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7)指導城鎮、農村、森林、草原消防工作規劃編制,協調指導森林草原火災撲救工作。
(8)指導協調森林和草原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災后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9)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工作,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
(10)依法行使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監督檢查縣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工作,組織實施安全生產巡查、考核工作。
2.機構設置情況
武定縣應急管理局2019年3月組建,根據職能職責設置13個股、室、隊: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政策法規和行政審批股、風險監測和預案管理股、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管理股、安全生產綜合協調股、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股、非煤礦山股、安全生產基礎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災害救助和物資保障股、政府專職消防隊、政工室。
3.人員資產情況
武定縣應急管理局2022年末實有在職人員編制21人,其中:行政編制17人(含行政工勤編制2人),事業編制4人。在職實有35人,其中:財政全供養21人,財政部分供養14人,非財政供養0人。
離退休人員6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6人。
實有車輛編制1輛,在編實有車輛1輛。
(二)部門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為規范管理績效工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我局從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責任落實、績效推進實施、績效監控分析、績效考核評估和績效改進提升等幾個方面制定了指導本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具體辦法和操作細則,如:《武定縣應急管理局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武定縣應急管理局預算績效管理配套辦法及細則》。局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于每季度終了組織開展自評,對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預算執行情況、實際成效和存在差距,逐項認真分析,進行完善。
(三)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一是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全面推動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嚴格執行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輪流現場帶班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加強企業勞動組織管理和現場安全管理。二是加強重大隱患治理和事故預防。對礦山、危化、建筑等重點行業(領域)的重大隱患進行督辦治理和跟蹤監督,落實重大事故隱患綜合排查治理的責任體系,建立常態化排查機制。對生產經營單位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開展定期、專項、重點監督檢查。加大協調和督促指導重點建設項目。三是建立健全重大隱患治理掛牌督辦、公告、整改評估制度,強化安全生產屬地監管,建立分類分級監管監察機制,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標準核準制度,完善安全生產非法違法企業“黑名單”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落實各級政府部門、企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四是建立安全生產專項執法與聯合執法機制,健全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和事故查處分級掛牌督辦制度,加強全民安全防范意識和安全文化建設活動。五是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干部和各級政府安全生產分管領導干部培訓,完善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培訓、執法資格、考核等制度,開展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全員培訓。六是牢固樹立防大災、抗大災意識,加強災害應急管理,加快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步伐,不斷提升災害管理水平。七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和地質災害事故應急演練,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四)部門整體收支預算及執行情況。
武定縣應急管理局2022年度收入合計500.11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435.28萬元,其他收入64.83萬元。本年支出499.57萬元,其中:項目支出77.03萬元;基本支出422.54萬元。
(五)嚴控“三公經費”支出情況。
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上年減少6.2萬元,下降49.25%。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增加0元,增長0%;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決算增加0元,增長0%;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減少4.06萬元,下降44.84%;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減少2.13萬元,下降60.6%。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單位厲行節約,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壓縮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及公務接待費開支。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績效評價的目的。
通過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分析評價項目的目標實現程度,全面衡量資金使用情況,績效目標實現情況,檢驗資金使用效果,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對策建議等,從整體上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規范資金管理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今后如何開展好安全生產工作,如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礎依據。
(二)自評組織過程。
1.前期準備。
(1)確定評價工作組織。
(2)確認評價思路,確認單位整體支出的績效目標→梳理部門內部管理制度及存量資源→分析確定當年度部門整體/項目支出的評價重點→構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收集成果材料根據工作成果材料使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
2.組織實施。
根據《武定縣財政局〈關于開展2022年度部門整體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要求,本單位由財務牽頭組織、各股室積極配合對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績效評價自評工作。評價工作根據單位職責、單位年度工作目標計劃、單位年度工作成果和效果,結合預算支出情況,對照2022年度預算績效目標和指標,檢查單位各項年度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合理確定綜合評價結果,發現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總結單位經驗和做法,并結合自身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完善和改進計劃。
三、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一)投入管理情況。從分配、使用、管理等所開展的一系列財務管理活動。
2022年縣級預算投入合計499.57萬元,其中:基本支出422.54萬元、項目支出77.03萬元。
(二)履職完成情況。從數量、質量、時效等方面歸納反映年度部門主要計劃任務完成情況。
我局承擔的重點工作主要有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向上爭取資金,共三項。截至目前,我局共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0480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6000萬元的1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數27441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數24000萬元的114%;完成向上爭取資金367.55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數100萬元的367.55%。
(三)履職效果情況。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如有)、生態效益(如有)等方面反映部門(單位)履職效果的實現情況。
1.經濟效益。強化了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促使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改善安全生產基本面,有效防止和減少了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從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
2.社會效益。2022年我局緊緊圍繞州安委辦下達我縣的安全生產考核控制指標,通過行政許可、安全生產大檢查、督查、專項整治、“打非治違”、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等措施,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關閉淘汰安全保障水平低的落后企業,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完善安全生產法規標準,加大執法力度、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減少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實現安全生產提供保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3.生態效益。通過規范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淘汰關閉生產技術落后的設備,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事故發生,避免對生產環境、地理環境(如:水源、空氣、土地等)帶來的污染。
(四)社會滿意度及可持續性影響。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全年無重大投訴事項及信訪案件,確保了全縣年度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四、存在問題及整改情況
(一)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目前執行的資金管理制度等大部分是州財政印發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制度,雖制定了部分制度但離規范化管理還有一定差距。本部門系統內部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規范。
2.無績效評價相關專業人員,績效報告編制還不夠嚴謹、不夠專業。
(二)整改情況
一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財務規則》等規定執行財務核算,并結合實際情況,完整、準確地披露相關信息,盡可能地做到決算與預算相銜接。二是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行政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財經紀律規定,切實履行厲行節約制度,加強經費審批和控制,規范支出標準與范圍,并嚴格執行。三是結合工作完成情況、產出指標、效率指標、效果指標等規范評審工作。
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和公開情況
根據評價結果,本單位很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完成了預算績效目標,但在預算管理過程中仍反映出一些不足之處,包括績效指標體系設定不完整,項目績效目標和指標設置不全等,另外在應急管理機制、基礎設施、隊伍建設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六、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是統一指導思想,縣應急管理局班子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帶領全系統干部職工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首要任務,不斷提高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水平。二是加強組織領導、統一協調,加強部門行業信息系統建設,提高應急管理效率、能力。三是加強機構設置及分工,明確職責;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應急管理的創新發展潛力。四是制定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和流程,對預算各個環節工作進行明確,提高預算績效。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無
武定縣應急管理局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2022年度)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農村消防工作的要求和省、州“三農”保險服務改革創新工作精神,切實建立農村火災災后保障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農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實的保障,縣財政下達民房火災保險經費29.63萬元。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大檢查、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應急能力提升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危化品物資儲備庫建設等與安全生產緊密相關的支出,下達我縣省級安全生產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2萬元。
進一步加強、全面提升防災減災現代化能力建設,提升防災減災隊伍業務能力;摸清全縣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客觀認識全縣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為縣委、縣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進一步提升我縣防災減災和應急救災能力。縣財政下達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專項資金20萬元。
進一步建立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加大救災物資儲備力度,豐富儲備品種,規范全縣救災物資儲備工作,切實提升全縣救災物資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災情響應速度,提高救援隊伍綜合能力和應急物資調運效率。縣財政下達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購買專項資金20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包括總體目標、階段性目標。
為進一步健全農村保險制度,完善全縣風險保障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保險業的經濟補償功能,購買民房火災保險。省級安全生產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目標情況。總目標保證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階段性目標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和較大事故,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億元GDP地區生產產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總比下降;工礦商貿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到2022年實現安全基礎狀況明顯改善,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
(三)項目組織管理情況。包括項目相關方職責分工、管理流程、組織實施、制度建設情況等。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對財政資金績效自評工作,我局領導高度重視,由分管財務的局領導主持召開了專門會議,將專項績效自評工作落實到相關股室,財務人員綜合管理和匯總,做到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自評,層層抓落實。
2.抽調專門力量,認真做好自評安排專門業務骨干人員,根據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共性指標內容,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報賬支出等對每一項專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完成質量、預期產生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進行詳細自評和分析。常務人員對本級專項資金管理、使用、預算執行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評價分析,并對股室提供的自評材料進行再次自評,以確保自評質量。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對象和范圍。
全面了解項目管理過程是否規范、產出目標是否完成以及效果目標是否實現等方面的內容,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項目在以后年度的開展提供可行性參考建議。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項目預算編制的合理性、成本支出的真實性和控制有效性,評價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為以后年度編制項目預算、選擇項目實施主體等提供參考依據。
(二)績效評價原則、依據、評價指標體系(附表說明)、評價方法、評價標準、評價抽樣等。
1.相關性原則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要與績效目標有直接的聯系,能夠恰當反映目標的實現程度。
2.重要性原則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要根據績效評價的對象和內容優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評價要求的核心指標。
3.可比性原則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要對同類評價對象設定共性的績效評價指標,以便于評價結果相互比較。
4.系統性原則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要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系統反映項目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可持續影響等。
5.經濟性原則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要通俗易懂、簡便易行,數據的獲得要考慮現實條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6.計劃標準
計劃標準是指以預先制定的目標、計劃、預算、定額等數據作為評價的標準。
(三)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1.數據填報和采集。由應急局辦公室進行,分別按股室上報。
2.社會調查。
3.數據分析和撰寫報告。
三、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部門業務費項目的自評根據設計的自評指標體系,采用現場核驗、查看內業等方法開展績效自評,經評價,民房火災保險項目資金自評得分100分,自評等級為優秀;省級安全生產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自評分98分,自評等級為優秀。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專項資金自評分98分,自評等級為優秀。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購買專項資金自評分98分,自評等級為優秀。綜合評分98分,綜合等級優秀。
四、績效評價指標分析
(一)項目決策情況分析。
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逐項進行分析、評價并打分。
(二)項目過程情況分析。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跟蹤檢查,派出組成工作組進行專項督查,特別是對資金的撥付是否及時、足額到位,管理是否規范,有無貪污、挪用、擠占等情況。
(三)項目產出情況分析。
數量指標。企業隱患平均自查自報率大于等于90%,三項檢查率大于等于15%,應急演練次數每年至少一次;專業培訓人數200人以上。
時效指標。嚴格按照省級安全生產轉移支付資金文件要求,2022年省級武定縣應急管理局全年預算數12萬元,全年執行數5.56萬元,執行率為46.33%。
質量指標。企業隱患整改率大于等于90%;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培訓合格取證率達到100%;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100%進行處罰;危化、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工礦商貿企業自查申報率在90%以上。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
為切實提高績效評估質量,我單位通過聘請第三方機構、組織相關專家、人員開展評估工作。不斷強化預算編審工作,不斷提升預算編審的質量,并逐步將預算績效目標審核作為部門預算審核的重點內容。
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單位無財政績效評價反饋問題整改事項。
七、有關建議
為切實提高績效評估質量,通過聘請第三方機構、組織相關專家、人員開展評估工作。
八、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 上一條:武定縣2023年地方財政收支完成情況 |
| 下一條:武定縣自然資源局2022年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