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一排排地在吃飼草,有的相互追逐,看到生人,種公牛不停地發出牛蛙似的吼聲,10多個飼養員在槽里添足飼料后正在牛圈里打掃衛生、清掃牛糞。村民馬會蘭是附近康樂村的傈僳族婦女,七八年年前開始建養殖場就在這里上班。她說“”在這里上班,每個月工資3000元,還供吃,下班后還可以回家照顧家庭,生活比過去不知好幾十倍了……”

5月11日,筆者來到位于武定縣獅山鎮椅子甸村委會畢租村民小組的大山頭上,云南同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這里建成了12個標準化牛舍,配套有倉儲庫、酒糟發酵池、曬糞場、獸醫室、飼料調制間等設施,購買了大型秸稈打捆機、運料車、切草機、粉碎機、飼料攪拌機等。代金柱是麥岔村委會獸醫兼養殖場專職醫生,他帶著我們逐一參觀,他介紹到“現在養殖場有固定工人11人,帶班的、技術員月工資8000元,一般小工每天100元,自己也是月工資8000元,主要負責畜牧防疫,參與管理。在辦公室監控室大屏幕上他就對每一頭牛的狀況看得清清楚楚。”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牛肉消費需求呈穩步增長的態勢。云南同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瞄準肉牛養殖的廣闊市場,2012年從畢租村民小組流轉荒山荒坡2000余畝,因地制宜打造肉牛養殖示范基地,主營種牛擴繁和肉牛育肥。通過近10年的苦心經營,改出臺地800余畝、種植林果300多畝,建起小水庫、壩塘4座,解決生產用水,種糧、種菜、養魚,養殖場現有366頭肉牛,其中:能繁母牛265頭,西門塔爾牛身材高大,性格溫順,抗病能力強,耐粗飼,平時種植的玉米和麥類等作物的秸稈又可以作為養牛所用牧草,減少養殖成本,西門塔爾肉牛到兩歲齡出欄,重量可達600——700公斤,每公斤價格在35元左右,每頭都在2萬元以上。


“目前養殖場每年出欄100多頭,產值都在200萬元以上。也拓寬農民增收新途徑,帶動脫貧戶實現穩定增收,為我縣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做產業示范。”該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股股長戍俊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