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我縣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之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隨著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增資政策、惠民政策的實施,城鄉常住居民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增幅“雙雙”排全州十縣市“第一”。
一、城鄉居民收入完成情況
根據省、州調查隊核實反饋,2019年我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673元,比上年增加3047元,增長8.8%,增速排全州十縣市“第一”,高于全州0.9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6個百分點。其中,其中工資性收入28570元,比上年增長4.6%;經營性收入1584元,增長7.4%;財產性收入3519元,增12.0%;轉移性凈收入4000元,增48.3%。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105元,比上年增加1064元,增長10.6%,增速排全州十縣市“第一”,高于全州1.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其中,其中工資性收入4494元,比上年增長3.2%;經營性收入5436元,增長14.9%;財產性收入24元;轉移性凈收入1151元,增18.8%。
二、城鄉居民收入的主要特點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我縣城鎮常住居民收入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工資性收入是主要來源和主要組成部分。2019年,我縣城鎮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8570元,同比增加1258元,增長4.6%,占比達75.8%,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1.3%。主要原因為:一是隨著我縣經濟的持續向好以及扶貧 攻堅力度的加大,基礎建設、危房改造等扶貧項目的實施,增加了就業崗位。二是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以后及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全面實施,使廣大群眾到手的實際工資相應增加。三是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普遍上調等有利因素支撐。
(二)轉移性凈收入增長最快。2019年,我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轉移性凈收入為4000元,同比增加1303元,增長48.3%,占比達10.6%。主要得益于城鄉居民退休金和基礎養老金的持續增加,低保標準的提高,醫保報銷范圍的擴大以及個人工資所得稅標準提高等惠民政策的實施。
(三)財產性收入是重要的補充。2019年,我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3519元,同比增加377元,增長12%,占比9.3%,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2.4%,主要來源是房租收入和政府工投定向融資付息收入。
(四)經營收入平穩增長。2019年,我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經營性凈收入為1584元,同比增加109元,增長7.4%,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6%。
農村常住居民收入呈現以下特點:
(一)經營性收入仍是我縣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主要動因。2019年,我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經營性凈收入為5436元,同比增加704元,增長14.9%,占比達49.0%,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66.2%,成為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主要原因:一是我縣屬于傳統的農業大縣,近幾年雖然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但糧食、烤煙、青豌豆、畜禽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也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二是隨著脫貧攻堅力度的加大,引進龍頭企業,加大產業扶貧資金投入,使農業產業規模大幅擴大,新興產業方興未艾。三是由于受“豬周期”、非洲豬瘟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造成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帶動其他畜禽價格也呈現不同程度上漲,促進了農村居民收入增加。
(二)工資性收入占比逐步加大。2019年,我縣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494元,同比增加138元,增長4.6%,占比達40.5%,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3.0%。主要原因:一是隨著全縣經濟的發展,就業崗位逐步增加。二是隨著全縣脫貧攻堅進程的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等項目的實施,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就業。三是鄉村公路養護、農村保潔、人社扶貧信息、治安巡邏、生態護林、河道(湖泊)維護、扶貧信息員等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增加。
(三)轉移性收入增長最快。2019年,我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轉移性凈收入為1151元,同比增加182元,增長18.8%,占比達10.4%。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7.1%。主要原因:一是勞動力轉移力度加大。勞動力轉移是貧困戶脫貧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一人打工全家脫貧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加大了勞動力的轉移力度,使得農村外出務工寄帶回收入增加;二是農村低保人數和標準提高,2019年10月全縣納入農村低保保障13230戶29616人,
低保人數占農業人口的13.7%,比上年增加13815人。同時低保標準也有了較大幅度提高。三是國家加大對“三農”扶持力度和脫貧攻堅的力度,農村居民得到的實惠增多。四是醫保報銷范圍的擴大和報銷比例提高逐步提高。
(四)財產性收入有突破。以前我縣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極少,脫貧攻堅以來,由于大力引進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加快了土地流轉,使農村居民又多了一項收入來源。2019年人均財產性凈收入為24.5元,有了重大突破。
(五)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城鄉差距逐步縮小。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聚焦農民增收難的問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使得農村居民的收入得到較快增長,增速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15-2019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是12.0%、10.1%、9.8%、9.4%和10.6%,分別比城鎮快2.2、0.8、0.9、1.0和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3.5:1縮小到3.39:1。
三、問題及建議
(一)城鎮居民收入渠道單一。從調查資料可以看出。我縣城鎮居民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工資收入,如果加上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在內,工資收入的比重達到了整個城鎮居民收入的84.3%,渠道比較單一,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政府在用足用好增資政策、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要對那些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缺乏勞動技能人群開辟一塊綠地,使他們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二)貧富差距明顯。2019年調查戶中,城鎮居民收入最高戶和最低戶之間的差別達到17.04倍,農村居民之間達10.9倍,差距明顯。要特別關注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難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走出困境,縮小貧富差距。
(三)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形勢不容樂觀。2019年是我縣脫貧摘帽之年,各級政府以及各掛包部門脫貧攻堅力度大,扶持政策多,貧困戶享受到的實惠也多,使得收入增長較快,增幅排全州十縣市第一,2020年脫貧退出以后,隨著扶貧力度的減弱,農村居民增收難的問題不容忽視。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產業扶持,做到脫貧不脫鉤,使農村居民的收入能夠持續增長。
(四)調查數據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從2019年的情況看,有的調查點對城鄉住戶調查工作重視不夠,部分調查戶配合程度差,記賬不及時,漏記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調查的數據的真實性,各調查點社區、村委會要加強對輔調員、調查戶的管理和監管力度,做到及時、如實記賬,確保數字質量。
| 上一條:武定縣2019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統計監測報告 |
| 下一條:武定縣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運行簡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