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統計局發揮統計行業優勢聚力開展農村住戶貧困監測及住戶收支情況調查工作,為全面完整反映全縣扶貧全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著統計智慧與力量。
武定縣的農村貧困監測與住戶調查共享樣本基礎,調查范圍為七個鄉鎮, 70戶農村居民住戶,調查數據采集采取調查戶記家庭收支日記賬與調查員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式。
統計局在充分發揮統計行業特色助力國家精準扶貧方面,首先是積極推進數據共享。此外,以需求為導向,及時向相關部門提供定制貧困統計數據。武定縣統計局積極發揮住戶調查作用,加強調查研究,積極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言獻策。通過精準扶貧,我縣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生活水平顯著改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2020年一季度由于受“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全省、全州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都逐漸放緩。
一、一季度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
2020年一季度武定縣農村住戶調查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566元,同比增長2%。2020年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0.9%,武定縣比全國增幅高1.1%;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1.6%,武定縣比全省增幅高0.4%,;全州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1.8%,武定縣比全州增幅高0.2%。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四大收入具體情況是工資性收入1025元,同比增幅下降1.2%;經營凈收入970元,同比增長0.6%;財產凈收入28元,同比增長5.1%;轉移凈收入543元,同比增長11.4%。
二、收入增長情況分析
1、一季度各項收入增幅普遍偏低,工資性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不增反降。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地和外地企業均沒有復產,處于停工狀態,導致農村原本外出務工人員遲遲不能復工,就近打工人員也無處就業,一季度一直到2月底才開始慢慢復工復產,所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略低,工資性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不增反降。
2、農村脫貧攻堅政策使調查戶轉移凈收入所得大幅增加,同比增長11.4%。
主要由于脫貧攻堅大力引進農業企業到農村發展種植養殖業,這些企業大量在農村租用土地發展產業,所以農村住戶調查點70戶有20戶左右的調查戶有土地出租收入,僅東坡所所卡調查點10戶就都有土地出租收入。加之脫貧攻堅增加農業投入和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村居民享受低保的人數不斷增加,農村低保A類由263元/月提高到317元/月,B類由203元提高到243元/月,C類由153元/月提高到169元/月。所以拉動全縣農村居民轉移凈收入增長11.4%。
3、2020年一季度農村居民牧業收入大幅上漲,使經營凈收入增長0.6%。
生豬價格每公斤由原來的13元漲到32元左右,豬肉精瘦肉價格高達60元每公斤,所以農村居民牧業收入上漲。
4、進行認真的查缺補漏,提高調查數據質量。
結合全州開展的基礎工作、數據質量檢查,在局長統一安排下,由陳副局長帶隊深入到每個調查點進行業務培訓,逐戶開展數據質量檢查,對漏記、錯記的賬目進行了查缺補漏,要求電子記賬戶每天都必須記賬,縣局業務員經常在平臺查看記賬戶的記賬筆數,對超過3天不記賬的電子記賬戶電話跟蹤,在月底對每一戶記賬戶的收入支出進行評估,查看有無漏記現象,及時要求調查戶進行補記,在一系列措施下,提高了記賬筆數的同時提高了調查數據質量。
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
1、貧困地區農業條件差。我們雖然人均耕地面積比全國水準稍高,但全縣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較多,影響耕地效率的提高。耕地效率低影響農產品的產量,直接阻礙農民收入的提高。
2、農產品收獲量低,山區大多數的主要農產品的單產量都低于全國平均水準。
3、山區農村產業結構單一。依靠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緩慢,直接影響山區農民文化素質低下。山區農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導致難以從事于第二、三產業,因此無法提高工資性收入。
三、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的問題
我們武定縣由于前幾年一直是屬于深度貧困縣,農村居民收入不僅低,還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1,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結構不合理。農民工資性收入較少,高度依賴家庭經營收入;2,農民收入不穩定。外出務工風險大,導致工資性收入不穩定。3,家庭經營收入不穩定。因農業技術落后,種植業“靠天吃飯”的現狀,造成家庭經營收入也不穩定。4,食品煙酒的生活消費支出大。農村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食品支出與醫療保健支出比率較大,特別是自去年9月份開始,豬肉價格上漲了一個倍,所以農村居民生活壓力更重。
四、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問題的幾點建議: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對農村有針對性的農業補助,加強對農村農業基礎建設與農業技術發展的力度。
2、提高農民文化素質。通過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開展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交流、吸引教育人才到貧困地區,提高貧困地區的文化教育水平。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的種植業需要向大農業、多元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力度發展提高山區地區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
4、推進先進科學技術,加大對山區地區的信息科技、農業機械、科技人員的投入。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影響社會與經濟的持續發展。應合理利用不同資源,在保護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引進技術提高單產、調整農村結構,提高農民收入。
| 上一條:武定縣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由負轉正” |
| 下一條:武定縣脫貧攻堅工作交上滿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