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定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著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動解難題、促發展、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肉盤子”供應,全縣農業經濟持續平穩運行。
經核算,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759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0%。其中:農業產值294247萬元,比上年增長3.34%;林業產值55225萬元,增長14.92%;牧業產值222744萬元,增長4.51%;漁業產值3032元,增長1.00%;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2342萬元,增長5.6%。全年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348220萬元,同比增長4.60%。
一、農業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糧食產量小幅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12.83萬噸,比上年增加0.11萬噸,增長0.89%。其中,夏糧產量2.1萬噸,下降0.31%;秋糧產量10.73萬噸,增長1.13%。分品種看,稻谷產量3.91萬噸,增長1.0%;小麥產量1.07萬噸,下降3.15%;玉米產量6.21萬噸,增長1.8%;蠶豆產量0.31萬噸,下降1.57%。
(二)特色經濟作物質量提升。全年油料產量0.53萬噸,增長8.89%;糖料產量0.11萬噸,增長1.68%;煙葉產量1.14萬噸,增長9.9%;蔬菜產量20.3萬噸,增長3.33%;水果產量5.07萬噸,增長6.65%;食用堅果產量0.65萬噸,增長13.92;鮮切花產量11171萬支,增長76.5%。
(三)畜牧業產業基礎穩固。全年生豬出欄35.68萬頭,增長6.65%;肉牛出欄3.59萬頭,增長14.89%;山綿羊出欄24.31萬只,增長9.42%;家禽出欄503.25萬只,增長9.6%。年末生豬存欄25.26萬頭,增長10.67%;其中能繁母豬存欄2.5萬頭,增長16.32%。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氣候水利條件差異大,產業發展不平衡。境內海拔落差較大,立體氣候明顯,干濕季節分明,農業生產用水主要依靠庫塘蓄水,逐步形成了以猛果河為主線的產業帶,農業產業集中分布于獅山、高橋、貓街、插甸、東坡5個鄉鎮,其余鄉鎮農業產業化發展極度缺乏。
(二)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農業現代化進程緩慢。大部分農村青年對農業生產喪失信心,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呈現老齡化,勞動能力下降,接受新技術新方法的意愿減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較慢,無法達到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農業產業化、農業信息化、農業發展可持續化的農業現代化新要求。
(三)農產品價格上升乏力,農業生產效益不高。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農作物產量與價格倒掛,豬糧比價長期處于5:1左右,肉牛、肉羊出欄價格較上年明顯下跌,家禽出欄價格持續平穩,農業生產效益不高。
三、幾點建議
(一)緊盯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組織好引導好土地流轉,合理布局產業,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生產底線。
(二)緊盯高原特色農業。充分利用氣候、物種、區位優勢,重點鞏固好武定壯雞、云嶺黑山羊養殖業基礎,擴大高原特色蔬菜產業、熱區水果產業和道地中草藥材產業的覆蓋面。
(三)緊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持續推進改廁、改廄和村容村貌政治工程,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和傳統農耕文化資源,完善農村文化娛樂和醫療衛生保障。
(四)緊盯防止規模性返貧。加大農業科技、實用技能培訓,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切實增加群眾收入,堅決杜絕規模性返貧。
| 上一條:2023年武定縣建筑業發展穩中向好 |
| 下一條:2023年武定縣經濟運行情況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