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印發了《楚雄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楚政發〔2018〕2號,以下簡稱《意見》),為幫助各級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意見》的相關內容,切實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現就《意見》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
2017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就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發展,提出了推進“三園三區一體”(三園即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區即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一體是指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決策部署, 10月初,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指導意見》(云政辦發〔2017〕108號),州委、州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決策部署,及時安排《意見》的起草工作。經州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和州委常委會會議審定通過后,2018年1月9日州人民政府印發《意見》組織實施,指導全州農業產業園加快規劃建設發展。
二、《意見》主要內容
《意見》由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目標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五個部分構成。為統一全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標準,又制定了《楚雄州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管理辦法(試行)》作為《意見》附件。
(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打造“大產業”、培育“新主體”、建設“新平臺”的總體部署,以“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為要求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使園區成為縣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成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新途徑。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農為本、三產聯動,政府引導、主體帶動,產業聚集、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生態促動,共建共享、開放促動。”五項原則。
(三)目標任務。從2018年開始,按照“一年有起色、兩年見成效、四年成體系”的總體安排,堅持提升與新建相結合,力爭到2020年,在全州建成國家級、省級、州級不同梯次的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每個國家級產業園年產值超過30億元,單位面積產值、農民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省級、州級產業園年產值分別超過20億元、10億元,單位面積產值、園區范圍內農民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四)重點工作。
1.科學編制規劃。突出規劃引領,根據各縣市產業優勢和特點,統籌全州產業園布局。采取“一園多區”和“多園融合”等形式在全州十縣市重點規劃建設元謀冬早蔬菜及熱帶水果產業園、姚安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南華野生菌產業園、祿豐花卉休閑產業園等1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2.嚴格建設標準。堅持“有基礎、上規模、高標準”,突出“特色、規模、品牌、效益、生態”5個特點,嚴格執行省級產業園“五化”建設標準(生產基地規模化、農產品加工集群化、產業發展品牌化、發展模式綠色化、業態功能齊全化),同時,綜合考慮我州細化提出的“四融合”(園區建設要堅持產業、科技、文化、資本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吃住行、游購娛、康體休融合)“五支撐”(園區有核心區、主導產業、產業鏈、重點企業、具體項目五個支撐)“十個一”(做好一個規劃、培強一個主體、流轉一片土地、突出一個科技孵化和展示平臺、做響一個品牌、建立一套服務體系、完善一套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創建一個綠色生態環境、構建一個休閑觀光場所、激發一個好的業態)的主要建設條件。
3.培育市場主體。重點培育一批產銷超過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梯次農業“小巨人”,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產業聯盟,推動入園經營主體集群集聚集約發展。同時,強化招商引資,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或單獨投資農業產業園建設。
4.強化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園區建設的第一要事,積極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或單獨投資農業產業園建設,引進省內外“大龍頭”嫁接本土“小龍頭”,通過戰略收購、整合重組等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包裝一批園區建設新項目,多形式開展園區招商活動。
5.提升科技水平。暢通科技資源進入產業園的通道,強化技術集成、成果轉化,加快產業園信息化建設步伐,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打造帶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商標品牌。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校合作,構建產學研、農科教一體化推廣體系。加強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把產業園打造成為實訓基地。
6.建設發展平臺。在加強建設“八通一平”園區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平臺、物流配送中心等,推動農業與旅游業、特色小鎮建設、擴大開放、扶貧 攻堅“四個”結合,融合聯動發展。
7.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園開發建設模式,以工業理念謀劃運作農業產業園區,改變以往由政府主導投入建設并管理的傳統單一模式,大力推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公司運營的主題園區開發建設模式。積極探索發展農業綜合體和產權式精品農業莊園。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實現園區、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聯動發展。實行園區土地規模經營流轉,推進園區“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把園區規劃區內的鄉村建設成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將鄉村農民培育成為園區產業工人,打造產業集聚、功能復合、連園帶村的田園綜合體,統籌推進產業園與周邊鄉村一體化融合發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州級成立由州人民政府領導任組長,有關州級領導共同參與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全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各縣市要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園區工作領導和建管機構。
2.加強資金扶持。從2018年開始,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州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資格認定的,由州級財政分別按800萬元、600萬元和400萬元的標準,一次性補助縣市人民政府,由縣市人民政府以股權管理方式投入園區“八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建設水平。
3.加強用地保障。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優先保障產業園區建設需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用地指標優先安排產業園建設。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把閑置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用于產業園區建設。嚴格控制設施農用地范圍,按照國家和省對設施農用地的有關管理規定,加強設施農用地的用途管制,規范設施農用地備案。要加強研究土地征、轉、批、供、補等政策,用好烏蒙山片區脫貧攻堅有關政策,切實破解設施用地問題。國家級產業園同等享受現有中央的省級政府出臺的支持各類開發區、園區和特色村鎮的有關用地政策。
4.加強公共服務。各級有關部門要增強對產業園內企業的主動服務意識。產業園內涉農企業用電,按照用電性質執行優惠的電價政策。工商、質檢、檢驗檢疫、衛生計生、國土資源、稅務、金融、郵政、文化等部門和單位要延伸服務網點到產業園覆蓋區域。
5.加強認定管理。將產業園建設納入各縣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績效管理內容。由州農業局和州財政局牽頭組織,按照園區認定管理辦法開展園區創建考核審查,按照程序報州人民政府審定后命名掛牌。
6.加強宣傳發動。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好經驗、好典型、好做法,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積極性,營造關心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濃厚氛圍。
| 上一條:解讀《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的實施意見》 |
| 下一條:解讀《楚雄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