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國土資源工作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更大作為?!苯竺鞑块L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要求國土資源工作圍繞“全面建設美麗國土”的總體目標,發揮生態文明建設主力軍作用,努力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更大貢獻。
國土資源是生態文明的物質基礎、空間載體,也是綠色發展的能量來源和構成要素。黨的十九大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土資源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更大作為,不僅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之需,也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推進美麗國土建設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土資源管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堅持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資源,全面推進各類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穩步推進自然資源重要領域改革,國土資源管理在綠色發展之路上邁出了新步伐。
進入新時代,國土資源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承擔了更多更重的使命。“安全、綠色、高效、法治、和諧”,從美麗國土建設的藍圖中可以看出生態文明與美麗國土之間密切的內在聯系。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更大作為,關鍵是優化國土資源全程管護,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國土空間及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治理、修護和監管的全過程,貫穿于自然生態空間管護的每一個環節,以此保障美麗國土建設的生態安全、綠色發展、集約高效、法治有序與和諧共生。
從生態系統的源頭保護來看,要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框架下,加快構建產權歸屬清晰、規劃管控有力、市場機制有效、監測監管嚴格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體系。尤其要充分發揮規劃引領和協調作用,以國土規劃編制實施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探索國土空間用途管制,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底盤”協調推進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確保依法保護的生態空間面積不減少、生態功能不降低、生態服務保障能力逐漸提高。
對于各類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說,“集約高效”要求統籌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扎實推進國土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全面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管理。同時,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擴大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流程管理。此外,創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技術模式與獎懲機制,推進資源市場化配置,提升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在國土資源修復治理及其監管環節,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促進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提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一方面,全面加強國土綜合整治。與鄉村振興、區域協調、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有機結合,實施綜合整治重大工程,在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同時改善土地生態。另一方面,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加強土壤地球化學調查,創新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針對水污染防治,組織實施好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加強近岸海域環境治理。此外,加強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的調查和開發利用,減少大氣污染。
根據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要求,到2020年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更加優化,國土全域保護、綜合整治取得重要進展,國土生態功能明顯提升,制度建設取得決定性成果,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一目標的實現,正有待于國土資源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更大作為。
(原文:摘自楚雄州國土資源局網站)
| 上一條:學習貫徹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評論之三 |
| 下一條:學習貫徹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評論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