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索引號53232900500010000
武定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材料之三
關于武定縣2019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書面)
—2020年5月18日在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武定縣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的委托,現將武定縣2019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提請縣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是我縣決戰脫貧攻堅、實現全縣脫貧摘帽的沖關之年,是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推進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之年。全縣財政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中央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決貫徹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經濟持續下行、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發酵影響減收的嚴峻形勢下,始終守牢“三保”底線,勤儉節約辦事業,精打細算過日子,在縣級財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堅決做到保民生兜底線,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全縣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縣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4082萬元,為年初預算數64038萬元的100.1 %,比上年同期62536萬元增收1546萬元,增長2.5%(與2018年年初預算數62173萬元相比增長3.1%)。從征收部門看,縣稅務局組織縣級收入54670萬元,為年初預算數59590萬元的91.7%,為調整預算數54963萬元的99.5%;縣財政局組織收入9412萬元,為年初預算數4448萬元的211.6%,為調整預算數9075萬元的103.7%。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33031萬元,為年初預算300973萬元的110.7%,為調整預算數330163萬元的100.9%,比上年同期297993萬元增加35038萬元,增長11.8%。
2019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08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76419萬元,上年結余3070萬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63萬元,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7萬元,債務轉貸收入5140萬元,收入總計34908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3031萬元,上解支出5425萬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還本支出5110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511萬元,支出總計345077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4004萬元(全部為結轉下年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8435萬元,為年初預算數31405萬元的26.9%,為調整預算數21450萬元的39.3%,比上年同期8011萬元增加424萬元,增長5.3%,其中:縣自然資源局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144萬元,為年初預算數31205萬元的26.1%,為調整預算數21168萬元的38.5%。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8503萬元,為年初預算數32907萬元的25.8%,為調整預算數22452萬元的37.9%,比上年同期12264萬元減少3761萬元,下降30.7%。
2019年全縣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8435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773萬元,轉貸政府債券收入120萬元,上年結余45萬元,收入合計10373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8503萬元,上解支出1039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還本支出120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711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7萬元,為年初預算數5萬元的140%,為調整預算數7萬元的100%。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出資金7萬元,年終無結余。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完成29455萬元,為年初預算數30552萬元的96.4%,為調整預算數28716萬元的102.6%,比上年同期30076萬元減少621萬元,下降2.1%;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完成25068萬元,為年初預算數25493萬元的98.3 %,為調整預算數25501的98.3%,比上年同期24474萬元增加594萬元,增長2.4%;當年收支結余4387萬元,上年結余30650萬元,年末滾存結余35037萬元。
(五)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
2019年,全縣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78705萬元,占省州核定我縣2019年政府債務限額152630萬元的51.6%。其中:一般債務78505萬元,占一般債務限額142730萬元的55%;專項債務200萬元,占專項債務限額9900萬元的2%。
上述數據均為快報數,待州財政局正式批復我縣財政總決算后,部分數據會有所變化,屆時再向縣人大常委會進行專題報告。《武定縣人民政府關于2019年縣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已報經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2019年財政主要工作
2019年,財稅部門認真落實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縣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預算工作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以及審計提出的意見建議,充分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議,全力以赴落實征收措施、加大財稅征收力度,嚴格執行預算批復、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債務風險防控、化解政府債務風險,面對經濟持續下行、減稅降費深入推進、財政增收舉步維艱、剛性支出增長迅猛的嚴峻形勢,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有效應對,堅持穩中求進,銳意改革創新、奮力攻堅克難,強化統籌協調,優化資源配置,突出保障重點,財政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全縣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強化征管穩增收
2019年,面對經濟持續下行、收入增長乏力和減稅降費政策性減收持續凸顯等諸多困難,財稅部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位協調和統籌推進下,始終堅持總量和質量并重的原則,狠抓財政收入不放松,在看似不可能的嚴峻形勢下,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穩定增收。一是建立穩收支保三保五個主題制度,推動收入征管。成立了以縣人民政府縣長為組長,各副縣長為副組長的武定縣穩收支保三保專項行動“五個主題”制度工作領導小組,實現戰略性推動和精細化推進,按季制定“開門紅、雙過半、功九成、大收官”工作方案,每月對組織財政收入、安排財政支出實行“銷單制”,按照“月初拉清單、月中發預警、月末見成效”的要求,對主要指標進行分類分級預警。對各項指標做到研判準確、預警快速、應策扎實、推動有力、問效嚴格,推動了穩收支保三保專項行動的有效落實。二是強化稅源管理,細化征管措施。加強稅源專業化精細化管理,落實分級分類管理措施,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納稅戶的納稅監控,堅持抓“大”不放“小”,杜絕“跑冒滴漏”,做到應收盡收。著力抓好稅源監控,科學分析稅源變化,提高稅收征管效率。三是強化非稅征管,實現應收盡收。對全縣非稅收入項目、標準、依據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努力克服取消、免征、減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的影響,確保非稅收入依法依規征繳。四是強化支柱產業,鞏固主體稅源。科學謀劃,精細管理,抓好煙葉生產工作。全年共完成烤煙生產20.4萬擔,完成收購金額29865萬元,實現入庫煙葉稅6576萬元。
(二)堅守底線保“三保”
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三保”保障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于“三保”工作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切實履行“三保”主體責任。一是年初打足預算。年初足額測算“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足額納入預算,牢守“三保”底線。將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納入縣級財力優先保障范圍,堅持“三保”支出優先,嚴格按照先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再保其他方面支出的基本順序安排各項預算支出。二是統籌整合,提升保障能力。嚴格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稅收入征管,確保完成收入目標,促進“三保”可用財力穩定增長。積極盤活存量資金,增強縣級“三保”支出保障能力。三是積極爭取上級財力補助,新增財力優先用于“三保”支出,同時擠出僅有的一點財力兌現了2017年綜合績效,為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線的全縣干部職工加油、鼓勁,提振信心。四是強化“三保”監控分析,對“三保”運行情況進行日常分析與評估,及時掌握“三保”保障情況及未來兩個月的“三保”支出需求,強化庫款保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人員工資、機構運轉、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三)優化服務惠民生
全年完成民生投入267981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5%。
——教育投入。全年完成教育支出45832萬元,其中落實免除學雜費后補助公用經費資金2415.51萬元,全面落實農村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落實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1988.1萬元,惠及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生和非寄宿制家庭經濟困難四類學生20304名;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2143.8萬元,惠及26721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面執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差別化生活補助政策,落實1562名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486.6萬元。爭取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項目資金1504.2萬元,爭取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高橋小學建設項目560萬和萬德中學建設項目247萬元,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校園安全防范設施建設。投入學前教育發展資金271.6萬元,新建兩所幼兒園和完成10所一村一幼幼兒園維修改造,新增在園幼兒557人;投入693萬元,著力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爭取高星級酒店管理與運營實訓經費150萬元,提升了職業教育辦學質量。貧困地區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文化體育投入。全年共爭取支持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資金1032.3萬元,其中深度貧困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中央資金500萬元,建成了對全縣133個村社區全覆蓋的應急廣播體系;爭取體彩公益金248.1萬元,補助鄉鎮體育設施建設及村級體育活動場地建設項目10個;爭取體育場館對公眾免費開放資金9萬元,投入群眾性體育運動會經費6.6萬元,國民體質監測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專項經費5.5萬元,維修群眾體育場地項目30萬元,公園體育健身步道項目63萬元,爭取公共體育普及工程縣級公共田徑跑道和足球場建設項目480萬元,推進了我縣全民健身事業和農村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社會保障投入。全年完成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2549萬元。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基本養老金等各項社會保障待遇及時足額兌現。落實城鄉低保資金12905.2萬元,保障了1.15萬人城市困難居民和2.98萬人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落實孤兒社會救助資金182.3萬元,保障了121名孤兒的基本生活。標準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無障礙公共設施改造等民生項目穩步推進。積極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著力促進城鎮新增就業。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重點幫助城鄉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以及遭受自然災害的人群,解決好基本生活、子女上學、住房困難、受災受困等問題;支持好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抓好農村敬老院軟硬件建設,切實提高五保戶集中供養率和保障水平。
——衛生健康投入。全年完成衛生健康支出35075萬元,基本公共衛生、城鄉醫療救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計劃生育等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13157.9萬元,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26.7萬人,落實報銷資金16223萬元,其中:門診補償2281萬元,補償777490人次,住院補償13942萬元,補償48579人次,有效地解決了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落實城鄉醫療救助資金3363.9萬元,對28755名符合條件對象實施了醫療救助;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1863萬元,提升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完善城鄉大病醫療救助體系,重點對低保對象、五保戶、特困優撫對象及因病致貧的人群中患重大疾病人員實施救助;全力支持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改革,健全完善公立醫院經費補償機制,加大對醫院的設備購置、指令性任務、重點專科建設財政專項資金補助支持。
——節能環保投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財稅支持政策,積極支持全省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工作。全年完成節能環保支出4957萬元,大力支持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爭取中央財政林業生態保護資金1967萬元和林業改革發展資金910.8萬元,爭取選聘貧困人口開展生態護林補助資金1600萬元,極大地強化了森林生態保護工作。認真落實“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財政獎補政策,加強自然保護區、水源地保護;支持開展“廁所革命”,加快推進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計劃;爭取成品油價格補貼408萬元、專項用于農村客運和出租車行業油價改革補貼及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助,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支持生態文明縣創建。
——“三農”投入。堅持把支農惠農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加農民收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兌付森林生態恢復保護資金1334.5萬元、退耕還林補貼專項資金3835萬元、農業耕地地力保護補貼2988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400萬元、陡坡地治理補助490萬元、草原生態補貼529.4萬元,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增加全縣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爭取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5250.8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2.7萬畝和高效節水灌溉1.5萬畝。2019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00萬元,兌付貼息資金625萬元,支持下崗職工、殘疾人、婦女、大學畢業生等特殊困難人群和社會弱勢群體實現創業就業。推進農業保險發展,撥付財政補貼資金527.4萬元,有效降低了農民群眾的種植和養殖風險。
(四)精準投入助脫貧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全面落實扶貧開發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機制,合理安排使用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和整合涉農資金,發揮財政扶貧資金效益,支持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2019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85478萬元,專項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發展。二是精準投入,發揮資金效益。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突出投入重點,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2019年全縣整合各級財政資金投入農村危房改造項目30326萬元,有效改善了貧困群眾的住房條件。投入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364萬元;爭取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資金380.8萬元,重點用于地質災害隱患點600戶地災搬遷避讓。爭取農村公路養護省、州補助資金674.1萬元,專項用于1419.9公里農村公路養護,爭取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672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的交通出行條件。全縣10158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繳費補助縣級配套資金435.4萬元;落實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兜底保障1068.5萬元;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個人繳費補助106.1萬元;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為1902名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181.6萬元,2276名普通高中生享受國家助學金361.8萬元,發放1374名高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生活補助358.2萬元,投入162.9萬元為1374名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投入93.4萬元為708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除學費,發放306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助學金54.8萬元。積極爭取資金221.6萬元資助優秀少數民族學子58人、彝州建檔立卡貧困學子169人、優秀貧困學子5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子127人和送讀上海的職業教育學生106人。
(五)支持重點促發展
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積極儲備、篩選和申報符合國家投資政策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大項目、好項目,多渠道爭取中央省州財政資金支持,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2019年爭取基本建設專項資金38990.4萬元,重點支持仁和水庫工程建設12000萬元;支持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中醫醫院建設資金5000萬元;支持一般公路建設項目資金10995萬元和“直過民族”地區、沿邊地區自然村公路建設3608萬元。爭取第四批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基建投資預算400萬元和志黑水庫建設項目前期100萬元。爭取中西部重點領域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資金2165萬元,專項用于武定縣祿武路、元武路提升改造及西河公園建設PPP項目建設。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州級配套資金184萬元和州級預算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400萬元,專項用于喜鵲窩溫泉小鎮和己衣大裂谷項目建設前期經費。縣級在可用財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投入重點項目經費1450萬元,極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六)分類施策化債務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武定縣政府性債務管理委員會,制定了武定縣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工作方案、償債準備金管理制度、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和年度償債計劃,將債務償還責任分解到具體項目、縣級領導和責任部門,明確到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二是盤清債務底數。提前謀劃和部署抓好政府性債務防控工作,將全年政府性債務進行責任分解,壓實責任,確保工作早部署,任務早落實。2019年,全縣共償還債務55871萬元,其中本金36149萬元,利息19722萬元。三是強化風險預警。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及時實施風險評估和預警,做到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確保不發生政府性債務風險。
(七)規范管理促改革
一是持續深化全口徑預算管理改革。政府所有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完善四本預算編制,全面實現全口徑預算編制。積極推進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預算編制更精細更全面。持續推進中期財政規劃和政府性綜合財務報告編制,逐步建立起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財政對宏觀經濟調控和財政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增強。二是嚴格預算執行管理,硬化預算約束。不斷夯實預算管理基礎,增強預算法治意識,推動全縣各級各部門按照預算法的規定加強預算管理,硬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人大批準的預算。三是完善預決算公開,打造陽光財政。嚴格貫徹落實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以及“三公”經費等信息公開的政策要求,不斷拓寬公開渠道,規范公開方式,豐富公開內容,切實打造陽光財政。四是推進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做到“無預算不采購”,切實提高政府采購的規范性。全年申報采購資金11872.2萬元,實際采購資金11124.8萬元,節約資金747.4萬元,資金節約率為6.3%。五是持續強化財政監督檢查。全年開展了存量資金、惠農一折通發放、會計信息質量、鄉鎮政府會計制度執行等四次財政專項檢查,覆蓋全縣11個鄉鎮和13個部門,專項檢查收回存量資金513.8萬元,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六是強化存量盤活,發揮資金效益。認真抓好財政存量資金盤活,全年共清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繳入國庫17969萬元,安排財政存量資金支出17593萬元,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七是強化會計基礎工作管理。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全年共組織了25批次1758人次的縣鄉村財務人員培訓,筑牢財政資金管理的“第一道防火墻”。八是強化向上爭取,提升發展動能。全年爭取一般公共預算上級補助273303萬元,完成州下達目標任務234994萬元的116.3%,比上年決算數232302萬元增加41001萬元,增長17.6%。九是強化財政管理,綜合評價再上新臺階。在財政部對全國縣級財政管理績效開展的以“規范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優化支出結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加大預決算公開”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評價工作中,2019年度評價我縣以90.3分的成績排名進入全國前100名,取得全國28個省的1868個縣排名第93位、西部地區第33位的好成績,比2018年度排名121位提升了28位,獲得財政部財力性補助獎勵500萬元。
各位代表,回顧2019年,財政工作在面對保“三保”危機、收支平衡危機、債務風險危機、資金安全危機及支持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得益于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艱苦努力。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財政工作仍面臨“收入質量差、支出結構固化、收支矛盾突出、財政監管有盲區、全面績效管理推進緩慢、風險防范能力弱”等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分析把脈,找準癥結,綜合施策,逐項加以改進解決。
三、2020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
2020年是提升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是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縣財政工作和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州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創新發展新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縣委“1133”戰略目標定位,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統攬,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零基預算管理,集中財力辦大事,下大力氣補短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面提升財政工作的法治化、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強的財力保障。
(一)地方公共財政收支預算情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三十六條第1款“各級預算收入的編制,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財政政策相銜接。”的規定進行測算。2020年,在充分考慮我縣經濟發展水平這一前提下,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要求對財政收支進行實事求是地科學測算,以切實提高我縣的收入質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45318萬元,按2019年年初預算數64038萬元剔除減收20040萬元(稅收減10040萬元、非稅減10000萬元)后,以43998萬元為基數增長3%計算,比2019年實際完成數64082萬元減少18764萬元,下降29.3%。其中:稅收收入34299萬元,稅收占比75.7%;非稅收入11019萬元,占比24.3%。按征管部門分,縣稅務局收入任務39483萬元,其中稅收34299萬元,非稅收入5184萬元;縣財政局非稅收入任務5835萬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303983萬元(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照2019年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年初預算數300973萬元增長1%測算為303983萬元),剔除脫貧攻堅增量和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資金進入水投公司等因素比2019年全年實際完成數333031萬元減少29048萬元,下降8.7%。其中:基本支出113058萬元,占本級支出的37.2%;項目支出190925萬元,占本級支出的62.8%。從支出級次看:縣級支出安排284541萬元,占本級支出的93.6%;鄉鎮級支出安排19442萬元,占本級支出的6.4%。
2020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318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61161萬元,上年結轉4004萬元,收入總計310483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3983萬元,上解支出6500萬元,支出總計310483萬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情況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安排52488萬元,比2019年完成數8435萬元增加44053萬元,增長5.2倍,其中:縣自然資源局土地出讓收入52248萬元,比上年完成數8144萬元增加44104萬元,增長5.4倍。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69689萬元(其中法定限額內政府債務本金5199.5萬元,利息2733.26萬元),比2019年完成數8503萬元增加61186萬元,增長7.2倍。
2020年全縣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52488萬元,上級專項安排1490萬元,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專項收入15000萬元,上年結余711萬元,收入總計69689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69689萬元,收支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
2020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安排1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7萬元增加3萬元,增長42.9%。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出10萬元,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
2020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安排29609萬元,比上年29455萬元增加154萬元,增長0.5%;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安排26304萬元,比上年25068萬元增加1236萬元,增長4.9%。當年收支結余3305萬元,上年結余35037萬元,年末滾存結余38342萬元。
四、2020年財政重點工作
2020年,財稅部門將緊緊圍繞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積極分析應對降收入、調結構以及脫貧出列后上級轉移支付銳減帶來的收支“雙降”風險挑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面貫徹落實提質增效相關政策,更加注重收入結構調整,堅持“以收定支”原則,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為武定穩固脫貧攻堅成果、決勝全面小康、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服務。
(一)強化保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充分認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實抓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是扎實做好防控資金保障。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疫情防控資金保障政策,緊急啟動快捷撥付程序,及時分析和掌握疫情防控資金需求,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及時籌措撥付應急資金;二是迅速開啟防控物資采購“綠色通道”。嚴格貫徹落實《財政部辦公廳關于疫情防控采購便利化的通知》要求,明確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疫情防控相關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應以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首要目標,建立采購“綠色通道”,可不執行政府采購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保障防控物資及時到位,確保疫情防治工作順利開展;三是切實加強疫情防控資金監管。制定印發《武定縣財政局武定縣衛生健康局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防治補助資金管理的指導意見》,督促和指導疫情防控部門和鄉鎮建立健全資金使用明細賬和物資應急采購、入庫、領用、調撥等使用管理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財政資金支出日報制,實時更新上報全縣經費投入保障和經費使用情況,加強對資金使用單位的監管,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四是大力宣傳財政保障政策。全力做好中央、省州關于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醫療費用兜底、工傷保險、臨時性工作補貼、防疫專項資金保障等政策的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對疫情防控政策的知曉率,積極引導群眾消除恐慌,堅定信念,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二)持續推進財政各項改革工作走深走實
一是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現代財政制度。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是實現黨中央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重大部署善作善成的必然要求。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改革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決策部署,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按照加強綜合協調,強化法治引領,突出改革重點,深化財政改革,更好地發揮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作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助推武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發揮財政的作用,體現財政的擔當。
二是推進部門預算標準化管理改革,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全面落實零基預算制度,夯實部門預算編制基礎,完善公用經費分類、分檔定額標準,推進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從嚴控制專項設置和資金規模,加快建立“能出能進”的財政資金分配機制。繼續推進支出經濟分類改革,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繼續推進預決算公開,打造陽光財政。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強化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部門主體責任,提高部門預決算公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細化預決算公開內容,規范預決算公開方式,加大對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繼續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強化源頭管控,堅決防止虛列支出、轉移或套取資金、超范圍和超標準列支費用等問題的發生。
三是貫徹落實中央、省“放管服”改革精神,全面實行縣級政府采購備案審批事項網上辦理。各采購單位要轉變依賴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及代理機構的意識,獨立、依法編制政府采購計劃、實施計劃備案、開展政府采購活動、簽訂采購合同并進行合同備案,對全過程承擔主體責任。通過政采系統,直接在網上辦理政府采購計劃備案、審批、核準、合同備案以及其他相關事項,不需再到縣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股進行紙質審核,全面實現“網上辦”“一次辦”和“不見面辦”目標,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大幅提高政府采購效率,進一步加快預算執行進度。
(三)全面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扎實深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府的錢不能亂花,所以要控制好支出”,并反復強調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舉措,也是把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的重要抓手。2020年,我們將按照省州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部署和要求,推動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牢固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管理理念,將縣鄉兩級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面納入預算績效管理,以部門支出整體績效和項目支出績效管理為重點,建立事前強化績效申報評估、預算編制環節強化績效審核、執行環節強化績效監控、支出完畢強化績效評價、評價結束強化結果運用的全過程績效管理體系,圍繞規范、簡單、易行目標,完善涵蓋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等各環節的管理流程,突出各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主體責任,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推進績效信息公開,強化績效管理工作考核和績效管理監督問責,推動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重分配輕管理和重投入輕效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實現財政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農業興則農村興,百姓富則社會安。如何把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一起抓,如何以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我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后,持續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加大特殊救助和兜底力度,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未脫貧人口穩定脫貧,并對脫貧成果進行鞏固提升,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再深化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鄉村產業發展,讓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
一是進一步加大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力度,筑牢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基礎,積極爭取2020年土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收入實現預期,集中財力保障,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二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入推動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認真落實黨中央、省、州改革部署任務,深入分析、全面摸清農業投入保障、涉農資金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強革新意識,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完善財政支持“三農”工作體制機制,著力解決脫貧攻堅、農民增收、農村民生保障和人居環境改善等“三農”領域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農村改革各項工作。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支持我縣金沙江沿岸發展綠色產業,支持金沙江干支流水生態監測保護工作,支持節能減排、綠色城鎮化、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開發利用、循環經濟發展、水資源節約和污染防治、生態農林業、節能環保產業、低碳產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實驗等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項目。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四是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積極爭取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支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重點生態功能區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五)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0年,我們將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目的,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各項民生政策的全面落實。緊緊圍繞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增加財政收入,不斷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
一是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健全民生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預算安排優先考慮民生,財政支出優先保障民生,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筑牢社會保障底線。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覆蓋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低保等制度實施,提高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創業就業。兜牢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要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更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二是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補貼發放方式,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為民謀利的“刀刃”上。
(六)主動接受監督,推進依法理財
一是依法接受監督。對人大作出的各項決議決定和意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和積極整改,認真做好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平臺的數據采集及預警提示信息回復工作,實現縣人大對預算執行的實時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審計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二是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努力做到面商率、回復率、滿意率達到100%。三是持續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重點圍繞全縣資產家底、工作取得成效、存在困難問題及制度建設等方面向縣人大常委會進行報告,不斷推進我縣國有資產管理向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邁進。四是進一步落實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根據縣人大有關決議和審查意見,增強預算法制理念,強化預算剛性,規范支出行為。
(七)堅決打贏打好政府債務風險防范攻堅戰
積極貫徹中央和省州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方案,夯實債務風險責任主體,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舉債,確保不發生債務風險。一是推進政府性債務管理改革,加強債務限額管理,妥善處理存量債務,按照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方案各項要求,健全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機制,繼續完善政府債務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做好政府性債務風險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置工作。二是加強新增政府債券資金管理,制定相應的專項債券資金管理辦法,成立專項債券資金項目建設責任機構,確保新增專項債券資金依法依規使用,確保資金效益最大化。三是嚴格落實債務還本付息主體責任,繼續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化解到期債券,將法定限額內政府債務本金5199.5萬元和債務利息2733.26萬元全額納入年初預算,確保法定限額內政府債務不出任何風險。
各位代表,做好財政改革發展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鞏固和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為建設“多彩羅婺·幸福武定”而努力奮斗!
監督索引號53232900500010111
| 上一條:武定縣2020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
| 下一條:武定縣人民政府關于2019年縣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 |